2024年02月25日

故土珍藏

社 粑

黄三畅

农历一年有两个社日,即春社日和秋社日。旧时在这两个日子,是要祭社神的,以求五谷丰登或庆祝五谷丰登。这种社祭活动,如今多数地方已经式微了。好在邵阳一带,还留下社祭文化的一个尾巴,这就是——春社日前后吃社粑。

春社日是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以天干地支纪日),一般在农历二月上旬至中旬。邵阳的有些地方,也有定在农历二月二日“土地公公生日”这天的。这期间,山野里有一种叫社粑藤的藤蔓,已发出筷子头大小的棕黄色的嫩芽。把它扯回家,洗净、捣一捣,放在水里浸些时候,水就变成棕黄色。用这样的水做成的糯米粑粑,常拿来祭社神,所以叫社粑。一般是做成腰子形,或用笋箨或干玉米衣包裹着,或不包不裹赤裸着。蒸熟后,社粑颜色是浅浅的棕黄色,闻起来有一种特别的香味,吃起来有一种特别的鲜味。

有一年,我还在读小学。家里做了社粑,母亲要我拿几个送给城里来的女老师。那位老师接了,特别高兴。社粑还是热的,她把其中的一个给了我,自己也拿了一个吃。我一直记得她吃的情景:她撕开笋箨的一截,把棕黄色的粑送到嘴边,就说,真香;然后微微张开嘴,露出上排门牙——碎米牙,真白,真齐整——小咬一口,嚼几下,说,真好吃!我也吃,觉得比在家里吃味道好得多。

后来到县城里读中学,春社日前后的星期六,我总要不远几十里回家吃社粑。有一年,我还带了些到学校。因为糯米粑冷了就硬了,要烤热才好吃,就和两个同学到学校外面的林子边生了火烤。野火烤社粑,别有滋味。

再后来,我到城里教书。一天,正在上课的时候,一个身影出现在教室门口,是村里的一个货车司机,手里提着一个包。我接住后,和他点点头,也没说什么。我知道这是妈妈或妻子托他带来的东西。下课后,回到房间里打开一看,是笋箨包着的粑,还隐隐闻到一种奇特的香味。猛然想起,社日快到了。那一袋社粑,我和同事分享了。多年后同事还说,我家的社粑真好吃。

如今不少外出打工人员的亲属,都要在春社前几日做好社粑,快递给在外打工的亲人。去年社日前的一天,我在校园的山包上散步,看见一个女同学在扯社粑藤。她说,在外面打工的姐姐要她扯些社粑藤快递过去,好做社粑。出门在外的人吃社粑,实际上也是品味家乡情结。

每年,社日将至时,邵阳这一带,农村飘散着社粑的香味自不必说。也自有人抓住“商机”,把社粑藤扯来放到街上卖。在城镇的大街小巷,不时可以看到有人推着板车,车上的喇叭里喊着:“社粑啊,喷香的社粑!”

--> 2024-02-25 黄三畅 故土珍藏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59341.html 1 社 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