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党员干部是推动各项工作落实的“领头雁”。我省谋划的“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广大党员干部在未来实际工作中有没有落实、在多大程度上落实、有没有结合当地实际创造性落实,效果大不一样。没有不折不扣的落实,再好的政策也如同拳头打在棉花上。从这个意义上不难理解,抓落实是党员干部的基本功,提高“落实能力”应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当然,抓落实首先是思想问题,虚与委蛇、阳奉阴违,必然会政令不通,贻误发展。抓落实更是能力问题,它不是靠开会发文、靠拍胸脯就能做到的,它必须始终保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精神状态,需要自觉加强学习,勤于实践探索。
多学习“政情”,在准确把握发展大势上下功夫。通过学习坚定理想信念,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始终立场坚定、头脑清醒;通过学习掌握各方面知识,才能拓宽视野、判明大势,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通过学习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才能深化规律性认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政策和信息的深入研判,才能洞悉市场先机、抢抓发展机遇。也只有适时了解形势、借鉴经验、把握动态,才能使“政情”了然于胸,及时更新观念,始终保持一种积极抓落实的状态。
多分析“地情”,在寻找适合当地发展路子上下功夫。作为“领头雁”,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不仅关乎个人,更关乎一个地方的发展、一方百姓的福祉。为当地找到好的发展路子,是各级干部落实能力的突出体现。没有好的发展路子,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就缺乏好的载体,也难以形成政策合力与效力。而合适的发展思路不是凭空臆想、靠拍脑袋决策就能找到的,也不是照搬照抄成功做法就能走通的,而是建立在对地方实际情况调查研究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对“地情”不熟悉,平时不多思考、不善分析,看不清当地优势与劣势,就很难找到适合当地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多察访“民情”,在凝心聚力谋发展上下功夫。我们党所领导的事业是亿万人民的事业,只靠领导干部是不行的,必须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领导干部的职责就在于让人民群众认识到自己的利益所在并为之努力奋斗。我们党来自人民,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密切联系群众是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体察群众的疾苦冷暖,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凝聚群众的力量智慧。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善于从人民群众的丰富实践中总结经验、汲取营养,在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同时,改进领导方法、提高领导艺术,从而推进事业发展。
(作者系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