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正月初九)凌晨3时,天色未亮,抬头还能看到星星,隆回县三阁司镇天子山村邱清师一家装满一车行囊,准备出发,返程广东。凌晨离家这一习惯,邱清师已经坚持了17年。
回家过个团圆年,是流淌在中国人血脉里的文化基因。天南海北的人们,携家带口、肩扛手提,千辛万苦也要朝着家的方向进发。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选择自驾回家过年的人越来越多,道路交通的压力也随之增大。堵车,成了回家过年的“必修课”。尽管如此,却不能阻挡人们回家的脚步。
年后,人们又带着责任与梦想踏上奋斗新征程。为了避开返程高峰,不少人选择在凌晨离家。
“在外打拼了四十多年,老婆孩子都在身边,买了房安了家,但只有这个家才是‘根’。”邱清师坦言。
邱松成一家是2月15日(正月初六)凌晨3时离家的。他说:“从正月初四开始,我便每天打开手机地图查看路况。交通部门预计初七、初八车流量会达到顶峰,所以我决定初六走。”装满一车家乡的味道,匆匆踏上返工旅程,往后的日子,只能依靠腊肉和猪血丸子慢慢回味家的味道了。八十多岁的母亲带着不舍目送儿子远行,期待来年相聚。
“小孩初八要上学,初七必须要返程了。”2月16日(正月初七)凌晨5时,阳攀和妻子梁江虹带上两个睡眼惺忪的孩子启程。多年来,两个小孩早已习惯了这种节奏,不哭也不闹。阳攀是土生土长的隆回人,在外务工十几年,两个孩子一直带在身边学习和成长。为了能让孩子感受家乡的年味,每年都带着孩子回家过年。
每一次出发都是为了更好地归来。家、亲情、融融的爱意,构成了年味的源泉,扎根心中,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