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剧院舞台到乡村戏台,从城市广场到农村田间,从艺术院校课堂到街头巷尾……近年来,我市不断创新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各类文化活动澎湃着无限活力,释放着饱满的精气神,提升了群众精神内涵,推进了精神文明建设,为建设现代化新邵阳注入了强大精神力量。
传承发展,坚定文化自信
邵阳是湖湘文化重要发祥地,2500多年的建城历史中延续着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我市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让璀璨的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熠熠生辉,坚定文化自信。
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我市隆重举行“非遗夜市”活动。通过非遗文艺节目展演,让现场观众近距离领略非遗之美。夜市上,城步吊龙盘旋舞动、翩跹游走;宝庆竹刻、邵阳根雕、苗绣、花瑶挑花、滩头木版年画、新邵剪纸等文创产品琳琅满目;武冈米花、宝庆猪血丸子、城步油茶、糖画、柚子糖、佘田桥豆沙粑粑等美食汇聚一堂。
我市积极推动传统文化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激发邵阳人爱家乡、爱祖国的无限情怀。1月31日,市文明办、市文联在市区城南公园召开“强基工程”——邵阳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行动暨春联艺术“百千万”光大工程推进大会。现场,开展了春联艺术“百千万”光大工程等惠民活动,书法家为现场观众书写并赠送春联2000余副、“福”字1000余个;美术家、民间文艺家现场创作并赠送了近百幅美术作品;摄影家为群众免费拍摄艺术照和全家福300余套。
邵阳是一片赤红的热土,红军长征从这里走过,邓小平征战绥宁指挥所旧址、红二军团鸭田战斗指挥所旧址、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雪峰山会战旧址……每一处都铭刻红色基因。我市充分发挥特有的红色资源优势,通过搭建红色教育大课堂,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参观红色基地、聆听红色故事、感悟红色精神,激励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干事创业的热情。同时,我市还将丰厚的红色文化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坚持用革命传统、红色精神培根铸魂,各学校围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广泛开展“爱润邵蕾·红色文化进校园”“传承红色基因·童心向党”“我和我的祖国”“传承红色基因·清明祭扫英烈”“童心向党·学四史”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多彩活动,舞动美好生活
近年来,我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活动为纽带,积极整合城乡公共设施,在公园、广场、景区、车站、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地设立文明实践活动基地,把阵地资源、文化资源、人才资源等挖掘调动起来,打通贯通联通,形成整体合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极大提升群众的生活品质,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市各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将理论宣讲与群众喜爱的“百姓舞台”相融合,打造多元、立体的理论传播体系,开展“文艺送理”进基层活动,利用文艺演出舞台表演三句半、小品、情景剧、祁剧、花鼓戏、辰河戏、傩堂戏、苗剧、侗戏等既包含党的创新理论,又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文艺节目,让广大群众坐得下、听得懂、能领会、记得牢,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我市文艺文化志愿者广泛开展“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文艺轻骑兵送文化进社区活动,通过开展“邻里互助·情暖社区”活动,丰富社区群众文化生活;通过推进“强基工程”,实现由“送文化”到“种文化”再到“创文化”的转变。“邵阳红·周末志愿行”活动走进北塔区状元洲街道观音庵社区,志愿者为居民们提供了创文知识问答宣讲、中医理疗、义剪、巧手DIY等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通过送关爱和温暖,把传统文化也送进群众家门。隆回县六都寨镇张家铺村,连续22年举办“村晚”,一台土味的“村晚”融入了村民的生活,成为凝聚村民情感、促进乡风文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美好载体。
文化演出下乡、文化资源上云,人们享有的公共文化服务更加多元、更加便捷——到图书馆获取新知、到文化馆听课学艺、到小广场唱歌跳舞,文化活动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课堂上学习非遗技艺、在博物馆体验文创产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如今,我市公共文化服务更贴心、更暖心,文化产品日趋多样、更高质量,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获得感更加充实。
凝心铸魂,激发奋进力量
文化,凝心铸魂、启智润心。
我市以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为载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全过程,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精神食粮,用多元化的文化表现形式架起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让群众树立发展信心、振奋干事精神。
2月1日晚,我市举办“龙腾盛世 幸福邵阳”2024年邵阳市春节联欢晚会,整场晚会精彩纷呈、大气磅礴,分为“龙翔凤舞·万象启新”“龙马精神·继往开来”“龙凤呈祥·盛世华章”三个篇章。一个个富有地方特色的节目,展现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奋发有为、敢闯敢干、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表达了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城步“六月六山歌节”、绥宁“四八姑娘节”、洞口乌饭节、隆回瑶族讨僚皈、新宁崀山脐橙节等已成为全国全省知名文化活动品牌,城步“六月六山歌节”成功创建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书香邵阳·全民阅读”“周末剧场”“宝庆群艺汇”“戏曲进校园进乡村”等活动常态化开展,每年惠及观众50余万人次。公益电影放映、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享受到精神大餐。如今,从城市到乡村,各具特色的公共文化活动已成常态,群众载歌载舞的幸福场景随处可见。
同时,我市大力开展道德先进典型人物选树活动,廖振飞、林生丽、侯长亮等一批批道德典型层出不穷。社会各界和市民群众纷纷以道德模范和行业标兵为榜样,投身于精神文明的具体实践中,在全社会形成了学习模范、争当模范的良好氛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市民崇尚文明、追求进步、践行文明已成为共同愿望和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