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枫吐艳松不老,晚菊傲霜忆芳华。
去年8月,城步苗族自治县政协原主席殷汝才先生,嘱我为其《往事的回忆》一书写篇序,我深感责任重大,很是诚惶诚恐……后殷先生又多次执意相托,我于情于义难以推辞,只好研墨提笔,写下自己拜读本书后的几点粗浅感想。
《往事的回忆》全书由17篇文稿和一些图片等组成,共计六万余字。该书可以说是殷先生一生奋斗足迹的真实写照,是一部史料性较强的革命传统教育乡土教材,从头至尾深深饱含了一个“情”字。
一是情倾苗乡发展。殷先生自参加工作以来,为城步经济社会的发展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彰显了他敢于担当作为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要去》,叙述了他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不计个人得失,主动要求长驻壮团元、鲜花、横坡等特困村寨,为改变其落后面貌,坚持与群众实行“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在消灭白板田、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和率领村民积极筑路架桥修水渠等方面,殷先生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关于十万古田初期开发的回顾》,详细记录了他在担任县政协主席期间,两次率队徒步进入古田调研的情况。十万古田的每寸土地,都浸透了他辛勤的汗水。
二是情系故乡过往。殷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城步人,经历了新旧两个社会。《黎明前的长安营》,记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长安营的侗族、苗族人民长期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该文用史实证明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给城步各族人民带来幸福美满的生活。这篇文稿还详尽地记录了1934年红军长征两次过城步,长安营人民拥戴红军、支援红军的许多动人故事。《欢呼苗乡巨变,盛赞新的征程》,重点记述了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全县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奋斗,城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告别了贫困,而且走进了小康社会、迈向了新时代。
三是情牵党史研究。殷先生退休后,还担任了县委党史联络组副组长,为存史资政育人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红军大战莲花桥、火烧桥的故事》,还原了1934年9月红军西征过城步时,时任红六军团51团3营营长的周仁杰,率部在丹口莲花桥和长安营火烧桥与国民党地方部队发生两次激烈战斗的史实。《四十二年前谷子元到访苗乡》,首次披露了老红军、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谷子元不顾74岁的高龄,于1977年3月拄着拐杖,冒着寒风细雨,徒步翻山越岭20多公里访贫问苦的感人故事。
2021年,已87岁的殷老,撰写出《百年征程波澜壮阔,马列雄风金光闪烁》一文,参加了邵阳市委组织部组织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征文活动,并荣获三等奖,也是本次征文获奖者中年龄最大的作者。
晚年的殷老,初心如磐,为县老科协、县关工委、县老干部书画协会、县夕阳红艺术团、县苗学学会等社团组织的组建和发展,倾注了不少心血。正如他在《退休足迹》一文中所写:“岁月催老我不老,盛世年华争分秒。一息尚存当自奋,再剪晚霞做征袍!”
奋斗者永远在路上。一切向前看,但不能忘记以前所走过的路;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把回忆写成书,为的是以史鉴今、启迪后人。这些,也许是殷先生撰写本书的初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