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06日

◆春联絮语

“礼品春联”当有“品”

罗乐洋

春联是传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然而,部分企事业单位赠送给客户的春联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平仄失误、词语对仗不工以及内容没有新意等。

一是平仄失对失替,缺乏声律美。在平水韵中,平指四声中的平声,仄指四声中的上、去、入三声;在中华通韵中,平指普通话中的一、二声,仄指普通话中的三、四声。目前,对联用字的平仄,可以按古韵(即平水韵),也可以按新韵(即中华通韵),但在同一副对联中不得混用。本句中相邻节奏点上的字,平仄交替;上下联句所对应节奏点上的字,平仄相反。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春联是对联中的一种,平仄的搭配需要遵循这一规则。违反这一规则,就会造成“失对失替”的问题,影响对联的声律美。

下面,来看看我市几家企事业单位赠送给客户的春联。“庆佳节福旺财旺;贺新春家兴业兴。”这副春联节奏点上的“节”和“旺”都是仄,“春”和“兴”都是平,平仄失替了。其实,此联只要把上下联前三个字的位置互换一下就没有问题了。“燕舞新春邮福气;龙腾湖湘展宏图。”这副春联下联中的“腾”“湘”“宏”三字都是平,平仄失替了。“敬送卯兔丰稔岁;礼迎辰龙吉祥年。”这副春联上联节奏点位置的字都是仄,下联节奏点位置的字都是平,平仄失替了。“好年好景好运气;多财多福多吉祥。”这副春联无论是按古韵还是按新韵,平仄均失对失替了,上联还出现了三仄尾。“龙腾虎跃迎春到;平安幸福阖家欢。”这副春联上下联第2、4、6位置的字都分别是“平、仄、平”,上下没有相反,平仄失对了。

二是词语对仗不工,缺乏对称美。“对仗”是对联的基本特征,即“词语对偶”与“声调对立”。对联中上下两句对应的词语在声调和词性上相呼应,形成对比或对偶,从而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不工整的对仗会破坏对联的对称美。

“春风得意金龙舞;岁岁平安喜迎春。”看到这副春联时,我怀疑该公司赠春联时是不是弄错了,把甲联的上联与乙联的下联混装在一起了。如果没有装错的话,这副春联就错得离谱了。“岁岁”对“春风”,“得意”对“平安”,“金龙舞”对“喜迎春”,词语结构明显不对称;另外,该联有“岁岁”和“春”两处不规则重字,还有“龙”与“迎”两字平仄失对。“春满人间贺团圆;神州万里庆丰年。”这副春联,除了平仄有问题之外,其中的“春满”是主谓式,“神州”是偏正式,词语对仗明显不工整;“人间”对“万里”,是名词对数量词,对仗欠工整。“团圆”是动词,“丰年”是名词,词性不同;分别放在“贺”和“庆”后面,构成动宾式短语结构,也只能算宽对。“九州瑞气迎春到;四海祥云降福来。”这副春联中的“九州”和“四海”以及“瑞气”和“祥云”,意思差不多,前四字全合掌了。

三是内容空洞俗套,缺乏意境美。春联应该与时俱进,结合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创造出具有新意和时代感的作品。只有如此,才能让春联这一传统文化更加生动和富有活力。一些企事业单位赠送给客户的春联,内容过于老套,缺乏新意和时代感,无法引起人们的共鸣。

“五福临门,万事亨通;八方进财,百业兴隆。”这副春联的语言表述非常直白,缺乏意境美。句子皆是一些传统语言,毫无时代色彩,少了点春联独有的“春味”和“年味”。除了这个问题外,这副春联平仄还存在严重问题,上下联失替失对,上下联尾字都为平,没有上联下联概念。“花开富贵添百福;竹报平安纳千祥。”“迎新春事事如意;接鸿福步步登高。”这两副春联,所选意象老套,没有新意。另外,这两副春联平仄也存在一些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当如何避免呢?以下是一些可行的建议:

一是找自己单位懂对联的工作人员撰写春联。

二是请当地楹联协会会员代写春联。

三是在一定范围内开展有奖征联活动。为了获得文辞优美、对仗工整、富有时代感的春联,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开展有奖征联活动。通过奖励的方式鼓励楹联作家积极参与,并聘请楹联专家参与评审,从中挑选出符合要求的春联。

张贴春联是一种传统文化习俗,一些企事业单位能免费送春联给客户来增添年味,这是一件好事,是值得赞扬的。但为了体现各企事业单位自身的形象和文化内涵,在赠送春联时,应当注重质量,确保它们符合传统的对联规范。合格的春联才送得出手,有品位的春联才是“高档”的“礼品春联”。

(罗乐洋,邵阳市楹联学会副秘书长)

--> 2024-02-06 罗乐洋 ◆春联絮语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58725.html 1 “礼品春联”当有“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