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龙马精神”,简单而言,就是说像龙马一样有精神。
何谓龙马呢?有说是古代传说中形状像马的龙。《礼记·礼运》说:“河出马图。”孔颖达注:“伏羲氏有天下,龙马负图出于河。”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河书洛图”。龙马是个什么物种呢?笔者大胆揣测,这可能是河马,古代中原气候湿润,有个把河马也不奇怪。当然,这是句题外话。也有人说龙马其实是骏马。持这种论调的人不少,像李白《白马篇》诗云:“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还有一说,称《周易》载乾卦为龙、坤卦为马,龙马其实指代乾坤。
我们且不管龙马究竟为何物,看看“龙马精神”的出处。唐李郢《上裴晋公》诗曰:“四朝忧国鬓如丝,龙马精神海鹤姿。”这是一个偏正式形容词短语,用作宾语。这是诗人夸赞裴晋公像龙马一样有精神,像海鹤一样姿态高雅。可现在,这个成语却无端成了名词短语。譬如,河南孟津这个“龙马负图”之地,就把“龙马精神”奉为城市精神,就有些不妥。说起来,古代“精神”不同于现代“精神”,前者大多用以形容,后者则成了同物质相对的名词。
春来江水缘何绿如蓝
白居易是中唐的一位伟大诗人,他可是个多面手,不仅写诗,还会写词。是的,您没听错,老白还是位词人,他还创立了几个词牌呢,譬如大名鼎鼎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读到“绿如蓝”这句,您大概和笔者一样疑惑,绿和蓝是两种色调,白诗翁莫非色盲,把两者搞混了呢?
看一下注释,说蓝并非蓝色,而是蓝草。注意哈,是蓝草,而非兰草。大概是受简化字的影响,许多国人对蓝、兰分不清楚。事实上,兰的繁体字“蘭”也是草头,是一种植物,所谓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里排名第二。而蓝则是另一种植物。蓝草的种类众多,“绿如蓝”中的蓝,说的大概率是蓼蓝。蓼蓝虽然叫蓝,但它的花色却是紫红色的,而叶子为绿色,其叶色跟春江水色相似。问题又来了,蓼蓝既然不是蓝色,它又为啥叫蓝呢?原来,古代常使用酒糟和石灰来发酵水解蓼蓝,制造蓝靛。现代,不少少数民族仍然在大量使用蓼蓝加工扎染、蜡染民族工艺品。有网友说,蓼蓝在制作成蓝靛的过程中需要用水沤制三天左右,这时候的水色与春江水色非常接近,也非常漂亮。
这种说法很有道理,不过笔者还是有点异议。蓝草或蓼蓝固然绿油油的,但白居易只是当过杭州和苏州的地方官,又不是博物学家,对它们有专门研究。照常理推测,诗人喜欢用熟识的喻体,形容春江水绿可以用韭、芹这些常见的植物,甚至兰草也要比蓝草更合理些。于是,笔者推测,白诗翁可能写的是绿如兰,只是后人传抄时把兰误写成蓝,这才诞生了绿如蓝。
此外,白居易真的有眼疾,不是色盲,而是白内障。而江浙的江水无论长江水还是钱塘江水,都临海,某些特殊时刻,江水海水可能会混一。赶上白诗翁眼神不好,搞不清春江水绿还是水蓝,是否也有可能呢?聪明的朋友,你们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