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31日

两处景点佳联赏析

卢学义

邵阳旧称宝庆。宝庆旧时有“八景”,这八处景色优美之地,都存有不少门楹对联。人们在赏美的同时,对一些对联也评头品足。其中有两处对联人们一直津津乐道,可谓“深刻”在大家的脑海之中。

“双清揽月”,这是八景之首。此刻,我们伫立在资江一桥上,目光随着江鸟,越过波光粼粼的江面,穿过重重叠叠的沧桑,停驻在一处绿荫掩盖的楼台亭榭之上。那就是双清公园。双清公园面积不大,但名气很大。这座始建于宋代的小巧玲珑的公园,曾激发多少文人骚客的灵感。明代诗人李青在《游双清亭》中写道:“天开画图在双清,绿水青山泼眼明。”车大任在《双清秋月》中指点:“郭远双津合,天宫片月浮。”那个以“睁眼看世界”而闻名于世的魏源更是拍栏吟咏:“屿扼双流合,江涵一郭烟……”

烟雨朦胧中,我们隐隐约约看见那弯弯仄仄的一条山间小路,还有几处碑刻,更有几座古庙、亭阁。如康济庙、双清亭等,枝柯掩映,古朴庄重。更让游客眼前一亮的就是那座别具一格的“亭外亭”。亭外亭之所以这么吸引人眼球,主要是因为此亭建造在突兀江旁的“砥柱矶”上。这块磐石,可以说是双清公园的点睛之笔,非常有气势,非常有意境。

嘉庆十七年二月,时任湖广巡抚,后升任刑部尚书的顾璘巡游此地,他见此江石,“当水之冲,甚奇”,感喟之余,挥毫题下“砥柱矶”三字,并赋五律一首。砥柱矶从此不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是一种顶天立地的情怀,一股奋发有为的精神,这不正是邵阳人的写照么。

也就是亭外亭上,有一副流传甚广的、清末诗人徐小松题写的楹联:“云带钟声穿树去;月移塔影过江来。”此联对仗甚工,情境双佳,堪称佳联中的佳联。在亭外亭的江北岸,有一座“国宝”级的北塔,与亭外亭隔江相峙。本联生动地刻画了景物的神韵:白云、钟声、银月、塔影融合成一种清幽的意像。作品构思奇特:钟声穿越树,传到对岸;月光轻柔直泄水中,伴着塔的身姿慢慢飘散开去。

欣赏了市区的双清公园佳联,让我们一同驾车驶向20公里外新邵县巨口铺镇的“白云岩”。这里古树参天,绿荫遮盖,流水潺潺,鸟语花香。在宝庆八景中称为“白云樵隐”。

白云岩始建于南宋宝佑年间(1253—1258),续建于明清。据《宝庆府志》记载:宝佑年间,僧人宝鉴披荆斩棘来到此山中,睹石像宛然,知因缘所在,盘坐其中,不食不语。后采樵人见之,感其神异,乃设供养,始开此洞。

白云岩景区内有妙音寺、慈寿寺(已毁)、牧云寺、关龙亭、会仙桥等。最有名气也最有特色的是悬在半山之中的妙音寺,又名“云岩古刹”,俗称白云庵。庵就在穹形洞中。洞口有一副楹联曰:“云郁山峨,云是山,山是云,云卷云舒山自在;风清洞古,风是洞,洞是风,风吸风嘘洞无心。”

说这一楹联是佳对,名家均认为不无道理。除了对仗严整,有景有情外,重要的是它写出了一种人生的哲理,那就是要豁达、逍遥、自信和雅致。

前些年,此联中的“郁”字因繁体笔画较多,加之镌刻年代久远而字迹模糊,辨认不清,后经专家考证,才认定为“郁”字。但在其他地方,也有与此相同相近的对联。此联因其落款不清晰,镌刻何年,出自何人之笔,均无法考证。

--> 2024-01-31 卢学义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58487.html 1 两处景点佳联赏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