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哈尔滨在互联网的加持下,凭借着热情好客的城市形象爆火出圈,成功赢得“南方小土豆”的心,成为2024年第一个“网红”城市。
自哈尔滨爆火之后,各地网友急了,都在担心“这泼天的富贵,什么时候才能轮到我家”,纷纷喊话自己家乡“快来抄作业”。于是,各地文旅部门也坐不住了,开始花式整活,开启了“内卷”之路。
各地文旅部门有多“卷”?河南、山西文旅熬夜比赛更新视频,河北、吉林文旅“听劝式”改名,河南文旅使出“美男计”,陕西文旅“请”出兵马俑……一系列“神”操作,让网友们惊叹“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直呼“卷疯了”!
文旅部门“卷”吆喝是个好现象。在今年冬天这波流量中,哈尔滨接住了“泼天的富贵”,其他地方无不艳羡。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地文旅部门主动利用各类网络平台借势营销,从“蹭热点”“跟风”,到“玩花样”“造梗”,用接地气的宣传方式来获取流量和关注,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可以说,各地文旅部门这波“卷”吆喝,是积极履职、回应当地民众关切的表现,也是拥抱网络时代、以更加亲民的姿态,变着花样推介自己的一次积极尝试。
文旅部门在花式“卷”吆喝的同时,更要“卷”服务和内涵。哈尔滨的爆火绝不仅仅是因为文旅部门会吆喝,更重要的是做足了冰雪旅游文章,再搭配上真诚这项“必杀技”。“滨”至如归的背后,拼的是有特色内涵的旅游产品和热情周到的服务。当巨大的人流量涌来,各地是否能真正接住这“泼天的富贵”更值得我们思考。各地“学尔滨”“抄作业”,这无可厚非,但值得警惕的是,不能只取其表,不明其里。要想化“流量”为“留量”,变“头回客”为“回头客”,需在强化文旅市场规范与监管的基础上,充分挖掘释放特色旅游资源优势,用心用情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真正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新年伊始,各地文旅部门攒劲发力,旅游业呈现升温势头,值得点赞和欣喜。总的来说,既要会“吆喝”,更要扎实练好内功,文旅产业方能迸发出更加澎湃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