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市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着力推进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打造了众多优质文旅产品,提升邵阳文旅软实力和影响力,让文化发展有活力、旅游发展有魅力,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诗和远方”的向往。
强化投资促带动。邵阳第二届旅发大会实施交通、文旅、景观提质、民居改造等政府投资项目59个,带动民间投资达9.2亿元,有效将民间资本引入旅游产业发展。全市银行机构向旅行社、民宿发放贷款710余万元。在综合举措下,仅隆回县的小沙江、麻塘山、虎形山3个乡镇民宿床位数由2022年的3000余张加至10311张。全市成功创评1家五星级旅游民宿、3家四星级旅游民宿。
树立品牌增联动。借力邵阳第二届旅发大会,2023年全市成功创建1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家省级旅游度假区、3家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1家省级旅游休闲街区、2家省级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4个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1个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镇、4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家园区、4地分别入选首批湖南文旅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名单和湖南文旅消费“新生代·新场景”、6地分别入选省精品民宿聚集区(1个)、精品廊道(1个)、精品营地(2个)和精品村(2个);推荐隆回县向家村和崇木凼村申报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浪漫崀山 云上花瑶”旅游线路和崀山风景名胜区分别入选国家级旅游线路。
融合文章放异彩。2023年中国桨板超级联赛暨第二届天子湖桨板公开赛让10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桨板运动员相约邵阳县天子湖,开赛前夜的“蓝印之夜·青春飞扬”星光晚会大展非遗之美,望江湖蓝印花布文旅特色小镇让游客流连忘返,活动累计吸引现场观众30万人次、线上观众6000万人次,流量达2亿左右,“文旅+体育”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引擎。2023年全国举重冠军赛,我市积极发挥文旅资源优势,配套开展“品鉴特色文化 共享非遗成果”邵阳市非遗展示展演活动,赛场内体育盛宴点燃观众激情,赛场外非遗展示展演热闹非凡,吸引观众42万余人。2023·湖南(南山)六月六山歌节暨湖南(城步)高山农业博览会探索“文旅+农业”新模式,在提升景区知名度同时,拓宽了我省高山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助力乡村振兴作用愈显。
文旅经济复苏快。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带活文旅市场。赴东北三省开展“湖南主题旅游年”推介活动,举行2023东三省游客首团入邵隆回站、新宁站推介仪式及展演活动,举办“早安隆回·浪漫崀山”华东、港澳地区万人游邵阳活动暨千人首发团启动仪式。积极赴深圳、广州参与2023年湖南—粤港澳大湾区投资贸易洽谈周暨湖南文旅推广活动。加大政策支持,出台了《邵阳促进文旅业复苏振兴若干措施》。加强区域协作,与娄底、怀化结成旅游联盟,实现文旅消费一卡通畅游三地,与桂林等9市发起成立南岭旅游联盟,与怀化等4市结成雪峰山区域旅游联盟。依托外地邵阳商会,赴深圳、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举办招商活动,2023年签约文旅项目20余个。
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深挖地域特色“廉”文化,推出新创大型祁剧《清官李蛮牛》,在全市巡回演出;新拍红色电影《烽火塘田》,弘扬传播本土红色文化;祁剧折子戏《董洪跌牢》、邵阳花鼓折子戏《边桃边李》入围2023年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
惠民活动丰富多样。邵阳市春节联欢晚会、元宵节民俗文化展演、“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展演展示活动暨首届“非遗夜市”活动、“非遗进校园”、“宝庆群艺汇”邵阳市文艺轻骑兵送文化进社区、“四季村晚”等文体活动陆续上演。
文物保护有条不紊。蔡锷生平业绩陈列馆、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陈列馆相继成为我市第二、第三个国有博物馆。完成洞口宗祠建筑群二期修缮等3个工程终验、魏源故居维修等9个工程初验以及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维修等工程。完成“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复原陈列展”等3个展的展览,文物保护利用进一步加强。非遗项目的内容越来越丰富,2023年我市17个项目入选湖南省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隆回花瑶非遗旅游项目——花瑶挑花、花瑶呜哇山歌与融合景区隆回县大花瑶虎形山景区入选全省首批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推荐目录,金福元武冈卤菜非遗工坊、湖南古楼雪峰云雾茶有限公司入选2023年湖南省非遗工坊示范点,洞口县 溪瑶族乡宝瑶村入选2023年湖南省非遗村镇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