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洞口县黄桥镇镇村干部一边集中整治人居环境,一边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其他工作。
2023年,该镇坚持思想不松懈、责任不松动、工作不松劲、政策不断档,慎终如始,做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无缝衔接,特色亮点工作不断呈现。
降本增效 夯实根基
2023年,该镇坚持“稳规模、提单产、降成本、强效益”工作基调,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通过大力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发挥种粮大户带头作用,“以大户带小户”,让粮食生产降本增效,让农民实打实增收。
2023年,该镇共完成粮食播种面积9505.3公顷。秋冬种完成油菜、秋粮、绿肥示范面积533.3公顷,在永发村、龙潭村、四合村建立起1个连片73.3公顷的核心示范片,在黄桥村、车轮村建立起2个连片33.3公顷的高产稻油轮作示范片。同时,在潮水村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连片33.3公顷高产示范片。
2023年,该镇新增2个钢架大棚育供秧中心。通过集中育秧或代育秧社会化服务,解决因劳力、技术、机械等缺乏不能育秧、不会育秧的问题,从而稳定了早稻的播种面积。
2023年,该镇大力开展以土地托管为主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全程机械化作业的农田面积达466.7公顷。
该镇选择2家企业和6家合作社,与有产业、有意愿的182户脱贫户、86户监测户逐户签约帮扶,由企业、合作社为帮扶户提供免费技术指导。同时,进一步降低社会化服务价格,优先收购其农产品,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农产品销售,后续不断有脱贫户、监测户加入、签约。
保护耕地 守牢底线
耕地是老百姓的命根子,该镇党政领导站稳人民立场,牢固守住耕地红线。2023年,该镇共完成耕地恢复任务54.8公顷,充分保障了耕地的有效平衡。同时,高质量落实耕种,长期稳定利用耕地面积有所增加。全力推进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专项整治,严保基本农田面积。
2023年,该镇全面推进田长制工作,成立田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田长制工作专班,明确具体工作人员,每周召开工作专班会议,每周开展巡田工作,全面推行耕地由“群众”监管。
该镇成立耕地抛荒治理工作专班,明确工作任务、属地责任以及保障措施。2023年,该镇增加粮食种植面积64.1公顷,增产粮食375吨。
该镇不仅地处衡邵干旱走廊,降水量少,而且丘陵多。为确保粮食生产安全,该镇积极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2022年,该镇15个村纳入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范围,工程共投入6168.28万元,设为21个项目标段实施,于2023年6月全面验收完工,建成高标准农田2666.7公顷。
2023年,该镇全面打造全域水利建设,全力提升抗旱保灌能力。2023年7月初,为确保粮食旱涝保收,该镇投入大量资金,为东风水圳黄桥段清淤保畅,完成四合村、九峰村、石狮村、石龙村、东边村等渠道清淤维修,为潮水村、金田村、梅塘村等完成10座骨干山塘清淤加固,疏通各类大小渠道28公里多,切实发挥了水利工程抗旱保灌的效能。
同时,该镇高位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安全利用率达100%。
保障民生 助民增收
2023年,该镇落实落细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具体要求,持续开展乡村振兴“基础工作大督查、进村入户大排查、政策落实大检查”的“三查”行动。
全面落实教育保障、医疗保障、住房保障、安全饮水等政策,坚持就业优先,拓岗位、优服务、强帮扶,强化联农带农机制,大力开展消费帮扶,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该镇根据监测对象致贫返贫风险点,针对性制定和落实4个以上帮扶措施。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每月按时发放低保、残疾、孤儿、兜底保障等各项补贴,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应退尽退。
该镇特别注重乡村产业发展,千方百计想出金点子,促进农民增收。重点培育发展粮食、生猪、柚子、油茶、乌梅、黄桃、葛根、小种花生八大特色农业产业。
2023年,该镇小种花生种植面积达46.7公顷,总产量27.5万公斤,直接经济效益270多万元。探索网红直播带货销售新模式,全年共售出花生1.25万余公斤,销售额24万余元。
三角村红心柚产业基地投入20多万元,进一步完善滴灌设施,确保稳产增产。该基地不断落实联农带农机制,帮扶112户脱贫户、400名脱贫人口种植了26.7公顷红心柚,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
另外,车轮村在原有葛根基地的基础上,套种黄桃13.3公顷。石狮村乌梅产业基地目前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合作社种植乌梅面积20公顷,带动石狮、石龙、九峰三个村600多名村民种植乌梅33.3公顷,总种植面积扩大至53.3公顷。洞口鸿鹤循环农业有限公司在该镇车塘村流转土地,建设了种养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同时,该镇紧握党建引领这把“金钥匙”,以“党建+村集体经济”引领工作,深入挖掘资源禀赋,激发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动力,拓宽村集体经济和群众增收渠道。2023年,全镇27个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