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22日

告别喘憋窘境 实现自由呼吸

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术成功打通患者狭窄气道

邵阳日报讯 (记者 唐颖 通讯员 王韶 谢翠玲) “恢复顺畅呼吸的感觉真好,太感谢你们!”近日,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运用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技术,为一名良性中心气道狭窄患者成功解除了严重的喘憋窘境,使其重新投入到新的生活。

52岁的彭飞(化名),3月前曾因车祸外伤行气管切开,呼吸困难10余天,呈进行性加重,咳嗽时可闻及明显金属音,辗转多家医院,未能发现及解决问题,随后来到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接诊患者后,该科为患者完善胸部增强CT等术前常规辅助检查。术前气管镜发现,患者声门下2厘米处主支气管明显狭窄,预估直径仅4毫米(正常直径约2厘米),符合为气道瘢痕挛缩狭窄(损伤性或炎症性狭窄是常见原因)。该科主任邓玎玎立即组织呼吸介入学组对患者病情进行了细致了解,并与介入学组组长、主治医师王韶制定气管镜下介入诊疗实施方案。

手术前,麻醉科为患者实施全麻。术中,患者在全麻喉罩支气管镜下经过电圈套器辐射状切开(热治疗)+球囊扩张+冷冻治疗(冻融)后,主支气管狭窄明显扩大。术后,患者安全返回病房,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可下床自由活动。

什么是良性中心气道狭窄?邓玎玎介绍,良性中心气道狭窄是指气管、左右主支气管及右中间段支气管因各类良性病变引起的气道狭窄,可导致患者在临床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良性中心气道狭窄早期无症状时多被忽视,出现呼吸困难症状时往往是气道狭窄已经很严重,给治疗带来一定的风险和困难。以往对于良性气道狭窄的治疗多为外科切除和手术重建,但是因外科手术创伤大、风险高,加之部分患者病变部位解剖学的限制(如病变区域过长)或基础情况差等原因,使得外科手术的适应证非常有限,并且术后存在吻合口瘢痕形成导致再狭窄的问题。

邓玎玎表示,随着球囊扩张、高频电刀、激光、冷冻、气道支架等技术的发展,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已逐渐成为处理良性气道狭窄的主要手段。良性中心气道狭窄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技术具有创伤小、费用低、恢复快等优势,可以最大程度的维持患者的生存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避免治疗过度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和不必要的花费。

--> 2024-01-22 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术成功打通患者狭窄气道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58080.html 1 告别喘憋窘境 实现自由呼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