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朋友和家长看到我,亲切地叫我“陈老师”,那确实没错,我是个乡村小学教师。可是在文学圈里,有个人却在群里群外都叫我陈老师或师傅,这着实让人有点不好意思。可他却一点都不觉得难为情,总是大大方方叫我师傅,还三番两次解释原因。那人就是我们文学群里的袁胜利。
有人或许好奇,那个在群里快人快语,抢红包特别麻利的“新邵农夫”就是袁胜利吗?哈哈,你猜呀。
我说的袁胜利,原来当老板,在新化开皮鞋店二十多年,带过很多徒弟,是真正的师傅,现在是某厂的员工。空闲时间,他说最爱看书,尤其爱看各种传奇故事,因此业余他也写写故事,搞文学创作。他常说他只读过初中,可他写的东西一点都不比别人差。比如他当过多年老板,会做生意,见多识广,能说会道。由于他特别谦虚,所以人缘也特别好。由于他勤奋,又记忆力超强,写的故事生动有趣,很受某些刊物的编辑喜欢。
一个偶然机会,我们在“大邵阳诗群”认识了,都是新邵人,自然称老乡,感到很亲切。群里诗人居多,他也偶尔跟着学习写点诗,可是不会在手机上给文字分行,只好东一句西一句发到群里。幸好那时珊哥也在群里聊天,就私下教他怎样写诗及分行、分段,他一下就学会了。有次在大邵阳诗群,有人发了某个比较有名诗人的诗歌。他说了句:不能那样写,有贬低某人物形象的嫌疑。但对方却讽刺、笑话他写的不像诗,他也不认输,说就要那样写,谁叫他的名字就是“胜利”呢。那阵子,群里好一番唇枪舌剑。有次对方说了句极没水平又十分难听的挖苦话,胜利还没回击,群里有正义感的珊哥和涛哥看到就愤怒了。珊哥和涛哥说胜利有几首诗写得不错,可以发出来,打击一下对方的嚣张气势。于是就立即推荐胜利写的那几首诗发表在《双清报》等报纸及公众号上,并转发到群里。对方顿时羞得无语,从此再没人敢小看袁胜利。
然而,他还是不会邮箱投稿,只能加了编辑微信才能直投。可编辑们哪有那么多空闲看微信?大多还是要求稿件投邮箱。这可为难了袁胜利,几次在群里说自己不会发电子邮件,不会用手机投稿,不会电脑操作。可文友们各忙其事,没太多注意。不知他怎么加了我,极其谦虚,总叫我老师,为人很真诚,说话看问题也很能说到点子上。于是,我有心教他。本来这个操作也不难,在微信上就可教。可他那天却特意来了邵阳,说是过来拿《宝庆风情》杂志,顺路过来看我能否有空教他手机投稿。那天,我和老公正要去新邵办事,到楼下没走几步,猛地听到有人叫我陈老师。抬头一看,那人正是袁胜利。他问我是不是急着出去办事,要是没空教他手机投稿就算了,他下次再来。这让就在我旁边的老公好不疑惑:他是怎么知道你住在这里的,难道还要你教他用手机投稿?我心里也是一惊,袁胜利呀袁胜利,你真是谦虚好学啊,都来到我家楼下了,也不事先告诉一声。
看他来一趟不容易,那就赶紧教吧。于是,我打开手机给他看我下载的编辑文字的软件;可是要投稿,还得下个QQ邮箱。于是我让他照我说的一步步操作,并编辑文字发邮箱示例。没想到,他不到半小时就基本学会了,只待以后熟练运用。从此,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发哪家刊物就自己去投稿,收获多多。于是,他在县作协群里总是叫我师傅,有什么好消息、好资源也总是分享给我。
一个老师就是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学以致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个好师傅就是希望能带出好样的徒弟。教书十多年,聪明的学生有,勤奋的学生有,可是像这么记得“师傅”的“徒弟”怕只有袁胜利了。自从我教会袁胜利用手机发邮件投稿后,他进步很快,第一次向《湖南日报》投稿,发表了。第一次向广东省级刊物《华夏》杂志投稿,也发表了,还得了个优秀奖……他这人还爱好音乐,没事就唱唱歌,去年有音乐作品发表在省文联《音乐教育与创作》杂志上。一个“初中生”如此多才多艺,真不简单呢!
袁胜利,他是个实实在在的人。开店时,认认真真做皮鞋卖皮鞋;进厂做工后,扎扎实实工作。袁胜利心地善良,见不得别人难过。有一年我的人生大起大落,有说不尽的酸楚,他总是安慰我说师傅莫多想,好好生活,过了这道坎就好了。而我后来才知道,那时他也由于打针过敏,手脚溃烂,苦不堪言。可他没有过多地埋怨,一如既往地工作生活,就好像他的名字一样,总是“胜利”在望。
(陈芙蓉,新邵人,湖南省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