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21日

我的毛泽东文学院之行

刘运喜

去年12月30日,我应湖南省小说学会、毛泽东文学院之邀请,走进了毛泽东文学院宽敞明亮的报告厅,出席了曾恒长篇小说《大东路》(团结出版社2023年8月出版)作品研讨会,并作了交流发言。

毛泽东文学院位于岳麓山下、湘江之滨,是“作家之家”,是中青年作家学习、培训、研讨、进修的神圣殿堂,从这里走出了一大批文学名家。

30日上午九点,曾恒长篇小说《大东路》作品研讨会,在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省小说学会副会长马笑泉的主持开场白中正式开始。谭谈、谭仲池、梁瑞郴、阎真、余三定、刘新庚、刘克邦、谢宗玉等领导、专家、嘉宾约40余人,在会上先后发言。其中,出席此次作品研讨会的邵阳文艺界领导、专家有张千山、罗础、周玉柳、易江波、聂世忠等。

《大东路》是一部抗战历史题材的写实小说,以1944年的长衡会战和1945年的雪峰山会战为历史背景,讲述了一支衣衫褴褛、装备简陋、貌不成军却特别能打仗的平民游击队的抗战行迹,以及抗日志士凄婉悲壮的爱情故事。

对于《大东路》这部小说,我是较早的读者之一。作者曾恒是我的朋友,在小说初稿完成后,第一时间将电子版发给了我,请我帮忙提提意见。于是我在拜读小说的同时,把曾恒介绍给了易江波先生。易江波先生发表过不少小小说,还出版了小小说集,更能从专业的角度提出指导性意见。

《大东路》正式出版后,我有幸收到了新书,花了不少时间从头到尾细读了一遍,之后又反复翻阅了几次。我认为,《大东路》的创作是比较成功的,抗日故事穿插爱情悲欢,两条线索交织,无疑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人情味、趣味性和艺术感染力。特别是在抗日历史题材小说的创作上,作者做出了新的可贵探索,较好地处理了史实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

研讨中,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大东路》用50万字书写历史巨浪微澜,读起来非常亲切,大东路的历史故事值得向世人诉说。最后,曾恒讲述了自己创作这部长篇小说的历程与心得。

我在刚刚加入省作协之际,就走进了神圣的毛泽东文学院,不是作为学员,而是作为研讨会嘉宾,这是我一生难忘的美好回忆,也是极为珍贵的人生经历。这将鞭策我在文学的路上不断努力,向前、向前、再向前。

(刘运喜,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 2024-01-21 刘运喜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58000.html 1 我的毛泽东文学院之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