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流感病毒可分为3个亚型:甲型流感、乙型流感、丙型流感。其中造成人体感染且季节性流行的主要是甲型、乙型流感病毒。
流感潜伏期通常为1日至3日,起病急,常有畏寒、高热、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可伴有咽痛、流涕、流泪、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少数病例有食欲减退,伴有腹痛、腹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老年人、婴幼儿及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者易并发肺炎、支气管炎、中耳炎、脑炎、心肌炎等疾病。流感还可促使一些慢性病的急性发作,如哮喘、慢性心衰患者常因流感而使病情恶化。
流感不是普通感冒,其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流感高发季,人群普遍易感,因此预防是关键,预防流感我们可做到以下几点:
1.每年在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措施,可以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症状。
2.培养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尽量用洗手液或肥皂、流动水冲洗。不随地吐痰,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肘或纸巾捂住口鼻。平时注意尽量避免用手接触眼睛、口鼻等。
3.注意劳逸结合,适量运动,如散步、爬山、打球、练习太极拳等都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御病毒侵袭的能力。
4.注意多饮水,合理饮食,均衡搭配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等各种有助于增强体质的营养素,还可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因维生素C能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5.保证充足睡眠,尽量不熬夜,身体感到疲惫时要及时安排休息,保持精力充沛才有能力抵御外邪。
6.室内经常开窗通风,注意保持空气流通,一般每天通风2次至3次,每次30分钟。
7.流感流行期间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防止交叉感染。必须外出时,应佩戴医用口罩。
8.注意防寒保暖,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夜间睡眠时增添被褥,夜间室内温度应因人因地而异,一般在18℃至22℃为宜,避免着凉。
9.学校等密集场所应加强监测,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对流感病例,学校应提醒家长让患儿隔离至症状消失48小时后方可返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