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走在邵阳街头,只见道路宽阔平坦、交通井然有序、建筑错落有致、街巷干净美观……一道道美丽的风景,是城市管理者巧手“绣”出的美丽画卷。
一城之美,在于精致;一城治理,在于精细。2023年,我市城管部门围绕群众关切,从问题入手、从细节改起,在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市容秩序整治、城市景观塑造、城管服务保障等方面精准发力、谋求突破,让邵阳这座千年古城,以全新的面貌跃然而出、阔步向前。
精建细管,全面提升城市颜值
“乱七八糟的户外广告牌不见了,蓝天、碧水、高楼互相映衬、相得益彰,是镜头里最美的画面。”在摄影爱好者刘伟看来,楼顶广告牌清除以后,耸立的高楼与湛蓝的天空自然交汇,露出的天际线就是城市最美的视觉名片。
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关乎城市品位和形象,是城市文化的特殊构成要素。2023年,《邵阳市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设置管理办法》正式施行,有效推动我市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设置工作规范化、法治化。为进一步提升执行工作质效,我市还开展了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集中专项整治活动,共排查存在安全隐患的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1040处,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378份,拆除存在安全隐患的大型广告牌30处、中小型广告牌239处、店铺招牌104处,整改不规范设置的大型广告牌23处。
双清区通衡街路面窄、路灯暗,乱停乱放的车辆和人车混行的车道,让市民李建军每天的回家路都显得格外艰难。“家门口砌的一点点水泥坪就像是路边停车场,时不时被人占了。”李建军坦言,现在情况好多了,回家的路基本没堵过。
背街小巷是广大市民出门的第一条路,也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最后一条路。背街小巷车辆违停,始终是影响市容秩序的顽疾。过去一年,我市城管部门在“控变量、挖增量”上做文章,疏堵结合、多措并举,让市民停车更有序、群众出行更通畅。一年来,共劝离机动车辆62800余次,处置废弃汽车35台次,其中引导车主自行清理废旧汽车23台次,强制拖移7台次,清理废弃环卫车5台次。
此外,我市高标准做好保洁增绿工作,按照“保洁全天候、管理无缝隙、责任全覆盖”的作业要求,对辖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开展湿扫、喷雾降尘作业,垃圾做到日产日清。一年来,先后完成西苑公园、湖口井公园新建环形路段道路、邵水西路风光带下沉式广场旁和新华南路隧道以北道路绿化提质改造,补植乔木及亚乔木2800株,补植地被小灌木45000平方米约70万株,全年更换草花105万盆,播种草花2500平方米。
以人为本,无“微”不至彰显温度
城市治理不仅要有力度,还要有温度,让生活在其中的人感到温馨、舒适和便利。
“以前从邵阳大道到邵水东路,要想不绕路,只能走一条坑坑洼洼的小路。佘湖桥北匝道通车后,驾驶体验好多了,路又宽阔又平坦,也更安全。”作为市民孙永胜上下班的必经之路,佘湖桥北匝道的建成通车,让他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2023年,我市城管部门聚焦群众关注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和水电气公共服务,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成功创建省级节水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迈上新台阶。
这一年,我市完成邵阳大道、邵州路、东风路等38条道路三面坡、单面坡无障碍设施改造;全年维护道路面积24707平方米;市城区窨井盖完好率达98.3%,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的道路照明亮灯率高于98%;完成供水管网新建36.14公里、改造63.89公里,其中市本级新建8.24公里、改造13公里;加大设备巡检维护和水质监测、检测频次,确保出厂水及管网水水质合格;新建燃气管网17.5公里,完成危旧燃气管网改造30公里,排查整改城镇燃气安全隐患3712处,整改率达100%,完成1047户非居民用户与25万余户居民用户的橡胶软管更换工作。
这一年,我市完成污水管网新建71.81公里、改造57.36公里,市本级、邵东、武冈完成管网排查和GIS系统建设,消除生活污水直排口、管网空白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平均进水BOD浓度高于100毫克/升,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超过70%;建成投产4座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均总处理能力达2400余吨。邵阳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项目投入运行,日均处理餐厨垃圾150余吨,日发电量达2万余千瓦时。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平台总体评价通报中,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整体排名上升,在全国中等城市第三档中排名第16,在全省同类型城市中从排名第二提升至第一。
城市功能更完善,公共服务更配套,交通出行更便捷……随着城市精细化管理程度加深,更多发展成果将转化为可感可及的美好体验。邵阳人民对未来生活每一个小的愿景,都将与城市发展的蓝本相互呼应、相互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