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09日

◆俚语赏释

“奈冬瓜不何,寻到葫芦出气”(外四则)

许文华

此俚语本义指,对付不了冬瓜,把怨气发泄在葫芦身上。常用来比喻奈何不了比自己强势的人,便把怨愤发泄在比自己弱势的人身上。

本俚语牵涉到一个逻辑问题:欲奈何冬瓜,肯定是与冬瓜有解不开的纠结,但葫芦除了弱小易拿捏外,是无辜的,为何要寻到它发泄怨愤呢?逻辑就是因为葫芦弱小。本俚语是对欺软怕硬的人的批评与贬斥。

“猫咪守着个牛头——想吃却无从下嘴”

牛头大,牛皮又太硬。猫的嘴小,张开来放在牛头的哪个部位都使不上劲,不知从什么地方开始吃才能啃动这个牛头。此俚语常用来指人很想办某件事情,但因该事复杂或由于自己能力、财力有限或条件不够,理不清办事的头绪或根本不能启动办该事情的进程。

“木匠人家没凳坐”

木工师傅家,却没有凳子、椅子可坐。此俚语常用来指具有某种技艺的人,其家庭却缺少该技艺制作的产品。弦外之音有该人懒散、不成家(成家,这里是指努力建设好家庭的意思)之意。本俚语常常被用作自我解嘲,即本来自家应当有的东西,临时却又拿不出来,就使用本俚语表示不好意思。但使用本俚语描述他人时,则有嗤之以鼻的意味。

“拿到你句话,牛都踩不烂”

把你这句话比作一个物件,用牛来踩,也踩不破它。此俚语常用来指别人讲的话虽然粗俗,对自己不利,但却在理,你辩不过他。本俚语常常是用语人自认服软的表示,说出这句话就表示用语人同意按对方讲的办,但一般都表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感。

“哪块石板底下不藏鱼”

每块石板底下都是可能藏有鱼的。本俚语常常比喻只要肯干、肯动脑筋,什么地方、什么事情都是可以获利的。也指“动歪脑筋”,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取利益。

本俚语是一个感情色彩褒贬兼备的俚语。其用语目的有二:一是责怪他人(一般是指近亲属),懒于想办法挣钱;二是责怪他人(一般是指近亲属)办事刻板,死守原则,不善生灰色之财。俚语中的鱼是用以比喻钱财。用语意义以第二种居多,在这种用语意义下,应作如下理解:石板底下的鱼,是不见天的鱼,用以比喻不显露之财。人要捉到石板底下的鱼,势必把手伸进石板狭窄曲折的地方,用以比喻采取非常规的手段。

(许文华,武冈市作协会员)

--> 2024-01-09 许文华 ◆俚语赏释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57389.html 1 “奈冬瓜不何,寻到葫芦出气”(外四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