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听说在北塔区茶元头街道沐三村有一片神奇的土地:它山不是太高,却峰峦叠嶂,怪石林立;路有点崎岖,却并不险要,易攀援;它来自远古,色彩瑰丽,亦真亦幻;它远离尘世,苍凉中带着神秘,厚重里有着惊奇,吸引人们不断地前往探寻。
这是一片用彩虹编织的土地。
第一次与它亲密接触是在十七年前。那年我在区文化体育局分管文物工作,带领区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对全区的文物点进行复盘检查,因茶元头某村有一处当年与太平天国作战中战功卓著的陈希祥将军的神道碑,便前往探询。在当地老乡的指引下,我们找到了那道神道碑,并沿着神道碑曾经的印迹往山野里走去,去探寻将军墓的所在地。
由于年代久远、草长莺飞,岁月早已抹去了所有的痕迹,将军墓当然是找不到了,但我们却走进了一片色彩瑰丽的土地,不禁惊奇莫名:那田间、那山崖怎么那么美丽呢?那色彩缤纷的土地就像大地剥离了坚厚的外壳而裸露出细腻的肌肉,而那一道道深红、褚红、粉红、橙红的砂层就像是布在肌肉上的血管条条清晰可见,且正血脉奔涌,扣人心魄……这片“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土地正是一大片发育完整的丹霞地貌,它如同一道道彩虹铺展在田野山涧,瞬间就温暖了我的视线。
我当时就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是一片有待开发的处女地,以后定有光彩夺目的一天。
第二次走进这片土地,是在十七年后北塔区委宣传部组织的全区文艺家“走进秀丽丹霞”采风活动。
这天天气晴朗,冬日暖阳给所有艺术家们带来了探寻丹霞之美的向往。乘车穿过沐三村崎岖蜿蜒的村道和田野,我们来到了一处山崖边,但见山石陡峭,一座座奇异的峰峦呈现在我们眼前。上山的路已经平整修了栈道,行人可以沿栈道蜿蜒而上,徜徉在那一道道峰峦与山水间。那些山峰并不凌厉,它们身材圆润,各自为峰,又彼此相连。山涧有清水环绕,那座座峰峦如同无数的鲸鱼在戏水,虽没有崀山“鲸鱼闹海”的盛况,却也温婉可爱,景致独特。难怪有人称沐三村的丹霞山是“小崀山”,还真有新宁崀山的奇妙之处。登临一处山顶,视野无遮无拦,可眺望远处的群山、山村和城市,令人心旷神怡。
时隔十七年后,我感觉我走进的并不是同一片土地。许是退耕还林的原因,原来的山涧渐渐恢复了原始的模样,那曾经清晰可见的像血管一样的砂砾层已经被一层黑褐色的外壳所包裹,那被日日风化成黑褐色的肌肤更显出岁月的厚重和苍凉。就像一个曾经细皮嫩肉的婴儿,已长成了一个经过岁月洗礼的黑壮结实的汉子。
我走进的当然是同一片土地,只是不同的地方,是与十七年前的田间地头相连的另一片峰峦。毕竟这里的丹霞地貌方圆有6.5公里,还有大片的绮丽丹霞风光如同养在深闺的绝色佳人在等待人们去发觉和探寻。
因这独特的地貌,我还特意去进行了查询和考据:所谓丹霞地貌,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它是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是受强烈侵蚀分割、溶蚀和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而造成平顶、陡崖、孤立突出的塔状地形……可见任何一种壮美,都是要经过漫长的磨砺、冲击和阵痛才得以塑造而成。
它的周围还有大小溶洞6个、小Ⅱ型水库2座,山势奇形怪状、洞内神秘幽深、水库波光粼粼,是一幅山水相依、风貌独具的奇异景观。真是一方远离尘嚣、寄情山水的绝好去处。
据沐三村主任介绍,这里还广植桃树,将现十里桃花的盛景。届时,厚重和轻盈、苍凉和烟霞在这里如梦幻般展开,构筑一处人间仙境。相信等待时日,这片用彩虹编织的土地定会光彩夺目、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