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05日

常怀律己之心 常思贪欲之害

刘仕斌

有一则寓言,说是有位书生准备进京赶考,路过鱼塘时正巧碰到渔夫钓了一条大鱼。便问渔夫是如何钓到大鱼的。渔夫得意地说,这当然需要一些技巧。刚开始,用蚯蚓作饵,因鱼饵太小,它根本不理我。于是,我就把鱼饵换成一坨鸡肉,不一会儿,大鱼就上钩了。书生听后,感叹说,鱼啊,鱼啊,塘里小鱼小虾这么多,你一辈子都吃不完,你却挡不住诱惑,偏要去吃渔夫送上门的大饵,可说是因贪欲而死啊!

渔夫钓鱼的故事说明鱼的愚不可及。但细想,人不也常常犯这样的错误吗?

近几年来,媒体经常披露一些领导干部因贪污受贿、滥用职权而被捕入狱的消息。这些人的犯罪,并非一开始就贪财好利,而是为官以后,巴结的人多了,处处提供方便借机笼络感情的人多了,送礼行贿进行“投资”的人也多了,这个时候,放松了自我要求,放松世界观的改造,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导致私欲恶性膨胀。这些人正像塘里的鱼一样,鼠目寸光,被大饵所诱而不能自拔,继而坠入万丈深渊,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欲望人人皆有,求之并不为过。问题是,人的欲望的满足,又是生命消耗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有效地节制欲望,是构建和升华生命、延伸和拓展生命长度的必由之路。在现实生活中,功名利禄在一些人的心目中颇有吸引力。从古至今,有多少人为此追逐争斗。得势者固然有之,但也有不少人因此犯了糊涂。只有跳出名利诱惑,才能超然物外,潇潇洒洒。

元朝时期的小云石海涯便是其中之一。小云石海涯出身于重臣之家,能文能武。元仁宗继位后,任命他担任国史编修等职。那时,朝廷腐败,仕途艰险,官场的黑暗使小云石海涯大失所望。1314年,他以生病为由辞官隐退,以卖药为生。一天,他在杭州街头挂起一条布幌,上书“第一人间快活丸”。人们纷纷跑来买药,他却摊开两手,哈哈大笑。买药的人明白了“快活丸”的奥妙,也哈哈大笑而去。

老子说得好:“见欲而止为德。”邪生于无禁,欲生于无度。一些地方频频出现的职务犯罪低龄化现象警示我们,腐败不分年龄大小、职务高低。党员干部忘记了世界观改造,忘记了清正廉洁,忘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难免产生邪心恶念,而“疾小不加诊,浸淫将遍身”,到头来必然出大事,栽跟头,为世人所唾弃。

清代陈伯崖写的对联中有这样一句话:“人到无求品自高”。这里说的“无求”,是告诫人们要摆脱功名利禄的羁绊和低级趣味的困扰。有所不求才能有所追求,这正是这句对联所反映的辩证法思想。人生在世,不能离开名利,但对这些身外之物,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保持一定的警觉。一个人只有抛开私心杂念,砸掉套在脚上的镣铐,心地才能宽阔,步履才能轻松,才能卓有成效地干出一番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党员干部要始终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要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在“自我加压、自我警醒、自我革新”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不搞以权谋私、假公济私、钱权交易等不正之风,始终做到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

(作者单位:市信访局)

--> 2024-01-05 刘仕斌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57204.html 1 常怀律己之心 常思贪欲之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