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04日

“让好日子看得见、摸得着”

——我市社会各界人士热议市两会精神

邵阳日报记者 袁光宇 郭慧鹏

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政协邵阳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闭幕后,我市社会各界人士就学习贯彻落实市两会精神展开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大会描绘出新的蓝图,吹响了新的号角,全体邵阳人民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无愧时代、不辱使命地推动现代化新邵阳建设迈出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步伐。

“这次《政府工作报告》将近16000字,总结成绩实事求是,擘画蓝图高瞻远瞩,提出措施切中实际。全文从头至尾紧扣发展、人民、生态、安全等新时代关键词,是一篇饱含深情、饱含智慧、饱含信心、饱含未来的新年战斗檄文。”列席本次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海水认为。

“《政府工作报告》在总结2023年成绩的时候,提出‘我们全力以赴拼经济’,一个‘拼’字,展示了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在过去一年苦干实干的精气神。全市一年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超前5年总和、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总数位居全省第一、邵阳火车站新站房竣工启用、装备制造走进泰国投资博览会等经济建设成就如在眼前,全市人民的骄傲感和自豪感空前高涨。”市社科联二级巡视员张千山说。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24年要接连推出邵永高铁等‘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邵虹玻璃扩能升级等‘十大产业项目’建设、湖南(廉桥)中医药产业博览会等‘十大促消费品牌项目’建设以及筹办好第二届湖南—东盟投资贸易洽谈会暨第七届全球邵商大会、‘沪洽周’邵阳专场等活动,在项目建设、拉动消费和招商引资三大领域内出重拳、支实招,让人感觉邵阳人民的更好日子看得见、摸得着。”大祥区委办副主任廖国强表示。

北塔区田江街道党工委书记何比峰针对响应市两会“统筹城乡发展”的号召,慷慨激昂:“我们将牢固树立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发展思路,集中精力做强投资和消费两端,在城市社区大力发展餐饮、酒店、仓储等融城服务产业;在农村推进三产融合,提升辖区桑葚等12种主要农产品的商品化水平,围绕‘鸿发洲’和‘十里资江岸’进行深度旅游开发,打造邵阳版‘橘子洲’,带动群众就业,刺激消费,真正实现‘家门口赚钱家门口花’,打造经济发展‘微循环’版本。”

“虽然我是一名远在广东发展的邵商,但我每年都非常关注家乡两会精神。这次两会推出许多提高民生福祉的措施,包括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推进教育公平、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等。这些措施可以引导广大在外经商的邵商放心地把家人与孩子留在家乡,培养孩子的家乡情怀,给家乡提供生生不息的赤子力量。”广东中久塑料有限公司负责人阳春文表示。

“《政府工作报告》更加坚定了我投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心。2024年是邵阳新农人充满希望的一年,我本人有4个奋斗目标:一是完成1000亩高端优质稻和100亩顶级优质稻的种植;二是建设一座2000平方米的加工厂房,每天可完成烘干粮食50吨以上,并安装一条包括碾米、打包、称重、色选的流水线;三是尝试50亩稻蛙共生养殖;四是建设一个满足2000亩以上水田用秧的育秧基地。”邵阳市清又清农业农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刚要表示。他是双清区目前最大的种粮大户。

“两会关于我市东部城市群和西部生态圈的深入谋划鼓舞人心。我想我们绥宁县人民法院将更好发挥法治护航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充分依靠法治的力量,保护好绥宁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力争将绥宁建设成我国一个新的康养旅游基地。”市政协委员、绥宁县人民法院办公室主任杨章佳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作为全市最大的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我们一定要充分把握历史机遇,充分发挥人才集中优势,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质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满足患者多元化健康需求,为邵阳卫生事业发展贡献新的力量!”市中心医院护理部主任汪大容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为宝庆烙画这一独特艺术奇葩的省级传承人,我将更加深入地挖掘其丰富内涵,弘扬其精神品质,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邵阳学院艺术系教授、民俗专家唐文林说。2019年,他出版《邵阳老手艺(烙刻、烙画)》,获得业界广泛好评;2024年,他计划在省城甚至北京举办“湖湘印迹”主题宝庆烙画系列作品展,弘扬邵阳优秀民俗文化。

状元红志愿服务联合会是我市首家由基层党委政府牵头发起的志愿服务组织。“2024年,我们志愿联合会将成立一支退役军人家政志愿服务队,负责对困难退役军人家庭开展清扫、慰问、走访以及协助就业等工作,进一步弘扬我市拥军爱民传统,促进社会和谐。”北塔区状元红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谢志峰介绍。

--> 2024-01-04 邵阳日报记者 袁光宇 郭慧鹏 ——我市社会各界人士热议市两会精神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57132.html 1 “让好日子看得见、摸得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