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冬天,结婚的人就多起来。走在街上,常常能看到迎亲的车队,奔驰、宝马是“主角”,奥迪、丰田作“随从”。也有一些另类的“风景”:新娘浓妆艳抹坐在板车上……不过,乘豪车也好,坐板车也罢,迎亲的队伍到了宾馆,那就会是一种温馨、喜庆的气氛了。宾馆里早已布置妥当,灯光、音响、彩带、拱门应有尽有,几十个桌子旁也坐满了客人,震耳欲聋的乐曲响过几通,婚庆仪式就开始了。主持人在台上声情并茂、唾沫四溅地煽情,台下的亲友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此时,台上那对新人眼含情、脸含春,像喝了糯米甜酒。
不由想起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乡下人结婚的情景来。
那时,人们还不怎么富裕,婚礼没有现在豪华,但也非常隆重。结婚时,嫁妆很多。沙发是一长两短,用木头作骨架,里面放些海绵,外面缝着红色或绿色绒布,看起来漂亮,坐起来舒服。高低柜、两门柜、三门柜,一件都不会少。书桌、饭桌也得备齐。被子至少六床,八床、十床也常见,被面是大红的缎子,里面的棉花是自己种的,盖在身上又软又暖和。除了这些,还要电视机、缝纫机和自行车。迎亲不像现在有一个豪华车队,一般是一辆解放牌卡车,新娘和送亲的人连同嫁妆被解放牌卡车载到新郎家。照例先要杀鸡祭祖,然后是拜天拜地夫妻对拜。过了这个环节,就开席。婚宴少则十几桌,多则二三十桌。三姑六婆、堂兄表弟、左邻右舍……凡是沾了亲带了故的,不分远近,都要请到。
闹洞房是在晚饭后开始的,第一个节目常常是介绍恋爱经过。这个节目比较文明,但新郎新娘总是羞羞答答,欲言又止。这也难怪,有些确实是无“经过”,有些有那么一点点“经过”,却把它当成“羞事”,不敢拿出来示人。也有落落大方的,把恋爱经过来个竹筒倒豆子,反倒使闹洞房的人手脚冇地方放。如果闹洞房的人里面有一两个厉害角色,提些刁钻的问题,新郎新娘则会下不了台,只能装傻充愣,一问三不知……最后的节目是“喝交杯酒”。这个节目对于新郎新娘来说不太难,只需互喂对方喝酒,而闹洞房的人就要搜肠刮肚讲好话。比如:一杯酒,一往情深;二杯酒,二人同心;三杯酒,三羊开泰;四杯酒,四季发财;五杯酒,五子登科……
闹了洞房,放了鞭炮,婚礼才算圆满结束。
男婚女嫁,是天经地义的事。结婚举行婚礼,想必也没有人反对。只是婚礼如何操办,却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俭也好,奢也罢,都要量力而行,文明、和谐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