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下午,洞口县毓兰镇中心小学600余名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课后服务活动:书画、演讲、球类、棋类、爵士舞等。这是洞口县因“校”制宜开展“双减”工作的一个缩影。
今年来,洞口县立足教育发展实际,全力做好“督查+整治”“分层+优评”“实践+特色”“课改+关爱”等“四项加法”,力推“双减”政策在该县落地落实落细,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呵护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督查+整治”,让“双减”落实落地
2021年7月开始,中央、省、市积极推进“双减”工作。洞口县高度重视,深入学习领会上级文件及会议精神,专题研究,并成立“双减”工作专班,配足配强人员力量,出台“减负提质”文件,积极推进“双减”工作。
先行先试,摸索前行。洞口县充分听取基层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后,形成了基本框架。该县选取基础较好的洞口县思源学校、岩山镇菱角中学和石柱镇兰河小学,申报为邵阳市中小学课后服务平台试点学校。“双减”取得一定经验和成效后,该县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并探索推广。
专项督查,强力推进。今年来,该县对“双减”工作开展了专项督查,确保“双减”工作不流于形式,各项工作目标落实落地。该县教育局机关派出9个督查组,通过查阅资料、实地查看、询问师生、访问家长的方式,对学生作业负担减轻情况、“五项管理”落实情况、课后服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督查推进。与此同时,洞口县委、县政府督查室也对部分中心校和所属学校开展了“双减”专项督查。
专项整治,攻坚克难。今年是我省整治校外违规培训攻坚年。洞口县坚持党政统筹、部门联动、上下协同,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坚持集中整治与常态治理相结合,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今年,该县以教育局为牵头单位,成立了9个联合督查组。全县累计排查培训机构312家,拆除违规广告37块,排查问题31个,下达整改通知21份,立案10起,处罚10起,关停机构3家,退费52万元。
多措并举,成效明显。目前,“双减”各项政策规定在洞口县中小学基本落实落地,各学校建立了作业管理和课后服务工作机制。在考试次数上,该县小学没有期中考试,初中有期中考试,但成绩以等级形式呈现。这几个月来,该县涌现出了一批积极探索创新“双减”“五项管理”和课后服务工作的亮点、特色学校。
“分层+优评”,让作业提质减负
今年来,洞口县建立健全了作业负担管理机制,制定学校作业管理办法,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
在落实落细“双减”政策的过程中,洞口县各中小学各显“神通”。
洞口县思源学校以作业设计比赛等方式优化设计,减少作业量。同时,该校落实“学校高效管理、教师高效课堂、学生高效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洞口县芙蓉学校的作业布置从三个维度突出层次性:作业难度分层,作业量的分年级分层,作业方式分层。作业难度分层,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多层次的作业,题型由易到难呈阶梯型。作业量的分年级分层,是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控制了书面作业时间总量。作业方式分层,意在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和多样性。该校的作业主要有三种:阅读、查阅型作业,自主性作业,合作互助性作业。以数学学科为例,该校尝试设计成文艺性的作业,如数学小日记、数学诗歌、数学小品、数学故事分角色扮演等。这些作业,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生活中去寻找数学,把自己发现的数学问题、数学学习感受记录下来,形成“数学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再次温习数学,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落实“双减”,作业评价怎样优化?洞口县多所学校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讨论评价等多元多向的评价方式。学生通过这样的评价,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指出别人的错误,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有利于大家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多所学校还探索延迟评价,促使学生体验成功。即:学生第一次交上来的作业,教师根据其正确程度与书写情况评定等级;作业发下去之后,学生修改,修改之后教师再次评价。
该县更多学校积极探索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减少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为学生开展体育锻炼、劳动实践、审美润心等活动腾出时间,促进每个孩子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实践+特色”,让课后精彩纷呈
2021年秋季开始,洞口县中小学落实了课后服务工作“三个全覆盖”,实现了校内课后服务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教师参与全覆盖。
该县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即学校正常上课日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下午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个学时。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初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可开设自习班,晚自习结束不得晚于20:30。
该县的课后服务以基本托管服务为主,与素质拓展服务相结合。基本托管服务主要是作业辅导与答疑,每天至少安排1个学时的基本托管服务,使小学生基本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做到原则上作业不出校门;初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此外,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点对点”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
“双减”政策落地以来,洞口县各校不断创新课后服务内容和形式,开展了科普类活动课程、文艺体育类活动课程、阅读类活动课程和劳动教育、心理健康、生命与安全、品德教育等专题教育课程,以及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少先队共青团活动、参观科技馆等校外活动。
石柱镇兰河小学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制作的《“双减”快乐歌》视频获得上级推介宣传。竹市镇中学组织学生到橘园采摘柑橘,让学生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在探究中劳动、在劳动中创造、在创造中成长。黄桥镇中心小学组织学生下田捡拾被收割机遗漏的稻穗,体验劳动的光荣和艰辛。洞口县芙蓉学校、长塘瑶族乡九年一贯制学校、高沙镇中心小学等学校开设的具有地方传统文化特色的剪纸、楹联、棕包脑舞、祁剧等艺术类课后服务课程,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课后服务内容丰富,但师资相对缺乏,怎么办?洞口县思源学校的做法是:由专业教师带领,其他教师充分发挥特长,在教学之余开展特色教学。如该校教师覃莹、许青芳、许淼英、宁丽君等,在课后服务时间,面向学生开展艺术剪纸、手工制作、棋艺活动,带领学生学习中国传统礼仪,寓教于乐,激发了学生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课改+关爱”,让学生舒爽暖心
中小学生都是未成年人,需要全方位的关爱。
课程建设,全面发展。近年来,洞口县通过课程建设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变革学生评价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确保学生全面发展,努力为学生减压、为教学赋能、为教育增效。该县以“关注生命、关联生活、生动活泼、健康成长”为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夯实人生基础的国家课程、拓展人生宽度的校本课程、积淀综合素养的实践创新课程为框架,建构了一系列特色课程体系。以洞口县芙蓉学校的“美雅课程”为例,该校将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学生经验有机联系起来,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系列的“美雅课程”,即:品德高尚、志向远大的“德雅课程”,谈吐文雅、举止优雅的“文雅课程”,知识渊博、胸怀广博的“博雅课程”,体魄健康、阳光心态的“健雅课程”,沉思稳重、才思敏捷的“思雅课程”,多才多艺、出类拔萃的“艺雅课程”。该校课程引导发展学生鲜明个性等,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五项管理,成效明显。洞口县全面开展“双减”工作后,学生作业负担明显减轻,校园读物管理得到强化,学生在校锻炼时间明显得到保障。此外,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明显降低,学生睡眠时间明显增长。该县各中心校结合本乡镇实际情况统一编排中小学作息时间,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不早于8:20,中学不早于8:00。科学减少家庭作业量后,该县确保了小学生就寝时间不晚于21:20;初中生不晚于22:00;高中生不晚于23:00,确保学生达到规定睡眠时间要求。同时,该县在各校配备1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全天候不定时为学生提供服务。该县还结合“校园安全建设年”行动,从防溺水、防性侵、防欺凌、交通安全、“洞口妈妈”留守儿童关怀等方面开展教育,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和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