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8日

◆思想者营地

当代邵阳话的存古特征(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肖翔

说一门语言的具体内容,无外乎四大类,词汇、俗语、腔调、句式。下面,我们将结合存古的角度对其进行展开论述。

词汇

邵阳话的基本词汇主要还是基于汉语,其中古汉语用法占比数量庞大,譬如“走”“行”“呷/食”“捱”。文言文中,“走”为跑、快步行走的意思。诸如《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颈而死。”《送东阳马生序》:“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而“行”才是走、正常移动的意思。诸如《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左传·殽之战》:“为吾子之将行也。”“呷/食”为吃、喝的意思,二者有时候和“饮、喝”同用,有时则否,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诸如《满井游记》:“呷浪之鳞。”《水浒传》:“呷了几口汤汁。”“捱”为拖拉、等待、忍耐的意思,比如“捱时间”“捱打”“捱滞”。还有就是时态词诸如“噶”“哩”“呱”“唻”,其中“噶”和“哩”“呱”更贴近于普通话中的“了”的意思,但具体的时态和用法细微不同。“唻”是个多功能词,可以作趋向动词、趋向补语、语气助词等等。

同时,也包括一些带有苗瑶侗色彩的词汇,诸如“豚、螽斯”(即猪、蝗虫)。这些词,本是上古汉语词汇,但缘于汉人已渐不用,而少数民族却保留着这些用法,故给人一种迥异感。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很有趣味且古早的词汇,但篇幅有限,就不多叙述。

俗语

邵阳话的俗语多样,由邵阳劳动人民创造并在民间广泛使用,其生动地反映了当地的生产生活、民间风俗及精神文化,具有极其浓厚的乡土气息、文化内涵。

在生产生活方面,有“汗巴水流”“封门倒灶”“一锅糊”“念菠萝经”等;在为人处世方面,有“倒天倒地”“出丑弄怪”“一日冇得两日久”“假里胡充”“假里马哈”“三里三清”“假令胡冲”“叫花子捡到句话天光讲到夜”“麻雀子莫笑老鸦黑”等;在人生哲理方面,有“茅厕板板三日新鲜”“到口雪融”“懒人有懒福”等。

“一锅糊”形容把事情办砸、做事一团糟,用食物来比喻成事与否,可谓生动。“念菠萝经”用念念叨叨的僧人来形容啰嗦的人,也是很经典的比喻。这些俗语一说,扑面而来的就是一股浓烈的湖湘农耕文明气息。

腔调

邵阳话的腔调,也是大有讲究,新老湘语之分,就在于保留较为完整的全浊声母、浊音系统与否;而声调方面,不包括轻声的情况下,邵阳话有阴平、上声、阴去、入声、阳平、阳去这六种。浊音不难理解,就是发声时声带会震动的声母,邵阳话在这方面保持得比长沙好,而浊音是显著的中古汉语特征。音调方面,邵阳话保留了入声,和粤语的入声一样,这也是中古汉语的遗存(北方方言基本丢失入声)。同样,也有苗瑶侗等少数民族发音的影响。比如城步话,把“城”念成“jin与zen”的杂合音。比如武冈话,把“水”“睡”念为“xu”。在这种情况下,外人听来邵阳话的腔调高而快,似唱歌饶舌,实在也是不无道理。

句式

邵阳话的句式方面,和湘语乃至大南方方言基本上是一个框架。例如长益片中的“何解”,即普通话中的“怎么办”,邵阳话称“何的了”等等。比如“几……”“……一点子”,其用法也不是“一家之言”,粤语也有这样的用法,如“几好啊”(多好啊),如“少呷一点子”等。还有一些就是动词前置之类,不过都如同上文一样,这不仅仅是邵阳话的独特创造。作为古楚语和南方方言的支流,邵阳话在这方面还是比较兼收并蓄,求同存异的,故不赘述。

作为坐拥千万使用者的湘语大类,邵阳话的历史地位和现实影响都不可小觑。故笔者出于最朴素的家乡情怀、最基本的责任意识,撰此拙作。事实证明,邵阳话不仅只是以上文论所能够概括,其中的存古存旧之细节也诚然是难以尽数陈列。不过俗话说得好:“道出于天,事在于人。”希望敝人的一份微小努力,可以让更多观者乃至于学者的目光注视到我的家乡。

--> 2023-11-28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肖翔 ◆思想者营地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54542.html 1 当代邵阳话的存古特征(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