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讯 (记者 傅畅珺 通讯员 唐雯 彭颖异) 今年10月,患者雷先生突发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4天后出现右侧肢体瘫痪、失语、嗜睡,为寻求进一步治疗,转入市第二人民医院脑四科。
该科接诊后立即启动卒中绿色通道,为患者完善头颈动脉CTA+脑灌注成像,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左侧额颞顶叶灌注不足,有脑动脉取栓术指征。考虑患者高灌注、并发脑出血风险极高,常规大脑中动脉取栓术+球囊成形术+支架植入术“行不通”,医疗团队经过周密分析和科内讨论,最终选择了分2次介入手术的治疗方案。
在征得家属同意后,患者被送入介入室,术前脑血管造影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医生随即予以行左侧大脑中动脉取栓术+左侧大脑中动脉球囊成形术,残余狭窄75%,血流情况恢复到mTICI3级。一段时间后,患者身体恢复情况良好,记忆力、计算力和理解判断力较患病前下降,符合第二次手术指征,遂予以左侧大脑中动脉球囊成形术+支架置入术。术后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护,雷先生康复出院。
该科主任医师邓焱坤介绍,近年来脑血管疾病患者数量越来越多,手术需求量大幅增加,介入栓塞治疗通过穿刺动静脉建立通路,相对于传统外科手术的切口来说,手术创伤更小。这种微创性手术减少了术区组织内部的损伤,避免了传统开刀所造成的创伤。同时,由于创口较小,也减少了感染的风险。对于某些脑血管病,不再需要传统的开颅手术,术后也不需要长时间住院恢复。这种情况下,介入栓塞治疗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开颅手术,成为一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