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要有项目拉动,项目落地必须有土地,腾出土地就离不开征地拆迁。征地拆迁极为重要,却也极其复杂、艰难。有人说:“征地拆迁,天下第一难”。
但邵阳经开区征地拆迁在今年交出了漂亮答卷:累计征地24公顷,签订协议94份,倒房126栋,迁坟832棺,所有新增征地拆迁工作没有出现一起信访事件。
邵阳经开区何以解锁“第一难”?
同频共振,凝聚征拆合力
工业园区,主责主业是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服务企业发展。之前,邵阳经开区却要承担辖区社会事务,致使园区上下疲于应付,无法做到全力聚焦主责主业。
为给邵阳经开区瘦身强体、减负赋能,2022年底起,市委、市政府推动该区剥离社会事务,由双清区及乡镇(街道)属地承接管理,其中就包括邵阳经开区控规范围内的征拆任务。
邵阳经开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迅速完成工作移交,稳妥交接社会事务。
作为园区征地拆迁工作实施主体,双清区主动作为,与邵阳经开区同频共振、合力同心打好征拆“主动仗”,服务园区项目建设。
为更好地统筹组织园区建设项目征拆工作,双清区委、区政府提前部署,成立了以双清区委副书记为指挥长的园区建设项目征拆工作指挥部(简称双清指挥部)。在邵阳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的统筹下,建立了两区联席会议机制,每周一晚上两区召开联席会议,围绕征拆工作中出现的疑点、难点和堵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寻找突破口。两区各工作部门则在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等具体工作上密切配合……两区的精诚合作,推动园区项目建设征拆工作形成了“1+1>2”的合力,让一批批征地拆迁问题迎刃而解。
由于种种原因,邵阳经开区一度积压了一批征拆信访积案。双清指挥部联合邵阳经开区有关部门组建信访积案联合攻关小组,发扬“奔着问题去,盯着难题攻”的精神,不分昼夜学习政策法规,查找问题症结,集中攻关、有效调处。不到一年,包括原昭阳新苑安置小区群体、世纪花苑业主群体等一批集体和个人信访积案得到了有效化解和息访,剩余的少部分积案也正在加快调处和化解当中。“信访积案化解后,工地上没有了阻工,项目建设走上快车道。”园区一重点项目负责人说。
党建引领,拿下“硬骨头”
征拆路上,不乏“硬骨头”。今年以来,邵阳经开区不少“硬骨头”快速被啃下,跑出了征拆“加速度”。这,得益于邵阳经开区党工委和双清区委用好了党建引领这一重要法宝。
邵阳经开区党工委和双清区委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持续锻造队伍、凝聚力量,有力推进征拆工作。
征拆中,个个都是征拆突击队成员,冲锋在一线。但遇到“硬骨头”时,党员领导干部总会第一时间挺身而出。
因一拆迁对象不支持不配合,严重拖慢了重点产业项目建设进度,指挥长向树华多次走访入户,与之谈心,听情况、讲政策、解心结,最终促成签约。副指挥长刘韵东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带领团队一路“拔钉清障”,5月完成征地2公顷,签订征拆协议10份,倒房12栋,迁坟66棺,保障了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副指挥长黄栋梁退休在即,依然坚守一线,主动参加兴隆街道财桥村支委基层党组织整顿教育,帮助提振该村党员干部精神面貌,今年2月底,位于该村久攻不下、持续多年的A3-16地块征拆问题被一举攻克。
同样,邵阳经开区吕军红、王先隆、邹飞鹏等党员干部也延续了“经开铁军”的顽强作风,不分昼夜、真抓实干,研究制定征拆计划、严把征拆政策、规范征拆行为,全力维护园区良好建设秩序,为园区招引项目落地、加快项目建设夯实基础。
党员领导干部示范带头,全体工作人员更有精气神,个个奋勇向前,一支敢于攻坚克难、战之能胜的征拆队伍得以锻造,征拆工作得以深入推进。
在攻坚A3-16地块的征拆时,由指挥部、镇、村召开会议集思广益。财桥村党支部透露:“被征地农户中,有2名党员干部。”
征地拆迁中,群众往往会看党员干部表现。临时党支部迅速召集相关党员开会,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打开突破口,立竿见影。
“支持园区建设,我同意!”“我是党员,可以先量我家的地!”两名党员干部响亮表态。有榜样带动,A3-16地块征拆难题迎刃而解,不到一周时间,10余户拆迁群众陆续签订征拆协议。
今年,邵阳经开区与10余户“硬骨头”群众成功签订协议,拿下了一批多年一直想解决而未解决的征拆难题;完成园区绝大多数过渡房的拆除,共计13处625套过渡房,剩余的过渡房拆除工作正加快推进。
阳光征拆,实现和谐交地
开展征地拆迁工作,就得做好群众工作,赢得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我们除了向群众宣讲好政策、讲清‘大家小家、眼前长远’的道理外,更重要的是‘一碗水端平’,让群众的利益得到保障。”双清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
为防止极少数征拆对象突击违建,套取补偿资金,各个征拆工作组事前摸底、实时巡查,坚决杜绝穿刺违建现象。对各类违建建筑,严格按照政策标准执行,绝不走样。征拆过程中,各家各户征拆情况、补偿情况,全部张榜公示,确保阳光征拆,全过程公开公正透明。
同时,各个征拆工作组认真听取征拆对象心声,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和需求,及时帮助解决路、水、电、网等问题,努力将征拆给群众生产经营、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降到最小。对于弱势群体、特困家庭等特殊人群,在政策范围内给予充分的关爱。
既要做好征拆工作,又认真思考群众拆迁后的生产生活。“从来故土难离。昔日拆迁群众为开发建设作出贡献,我们有责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邵阳经开区党工委有关负责人说。
今年,邵阳经开区千方百计筹集资金,确保征拆签约群众及时足额拿到补偿款。截至目前,园区已先后发放征拆补偿款2.82亿元。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建成世纪花苑、广业新城两个安置小区,交付1255套住房,让拆迁群众满意“回家”。
征拆给力,有力推进邵阳经开区“五好”园区建设。1月至10月,邵阳经开区完成技工贸总收入705亿元。45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3.7亿元,完成率达100.4%,维克液压、国际数控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等23个项目竣工或投产,爱莲池路、高新路等8条道路实现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