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认为最需要政府在哪方面给予支持,才能促进助餐机构可持续运营?”“您认为当前助餐点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对于助餐点的长期持续经营有什么好的建议?”11月20日,我市多家老年助餐服务机构负责人接受老年助餐服务(机构)基本情况问卷调查,为更好满足老年人助餐需求提供参考。
近年来,我市持续推动建设一批长者食堂,以解决老年人因“做饭难”而导致的“吃饭难”“吃饭愁”问题,守护老年人的美好“食”光。
创造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
“这些饭菜等会儿要给老人们送过去。”11月20日中午,走进双清区石桥街道和谐公租房小区的居家养老食堂,打包好的饭菜堆放得整整齐齐。工作人员一边继续打包饭菜,一边忙着给前来就餐的老人打饭。该食堂负责人介绍,他们提供一日两餐,每餐8个菜,每天就餐人数可达百余人次,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他们会提供上门送餐服务。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建立老年人助餐服务网络,打造一批食材可溯、安全卫生、价格公道的标准化社区老年食堂(助餐服务点)。
近年来,我市结合实际,利用政府闲置资产和依托现有基础好、条件优的养老机构、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及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场所,合理规划社区长者餐厅,构建以养老服务机构和日间照料中心为主体,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信息化服务平台为依托的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将辖区内高龄、失能、失智、独居老人纳入重点服务对象,提供助餐、送餐服务。为进一步完善城乡覆盖、布局均衡的老年人助餐服务网络,我市还鼓励选择养老驿站、农村幸福院等养老服务场所,作为农村地区试点开展老年人助餐服务。
为确保合法经营,我市要求助餐机构在助餐场所的醒目位置区分服务人群类别,明码标价,并将服务范围、服务对象、工作时间、助餐方式向社会公布。为了实现老年人便捷就餐,我市将养老助餐服务场所选在老年人相对密集、无污染的公共区域。
“我们将助餐服务场所按功能、规模不同,分为中央厨房、长者食堂和老年助餐服务点。助餐机构开展助餐服务须经县市区民政局、餐饮安全监管部门审定。”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小”食堂连着“大”民生
“杨阿姨,今天中午不过来吃饭了呀?”“我过来打饭回去吃。”11月16日中午,不少老人来到城北路街道居家和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老年食堂就餐,该食堂负责人唐雨热情地打着招呼。
唐雨告诉记者,社区老年食堂以10元每餐的标准对外开放,困境老人还能享受6元每餐的优惠,自营业以来,便受到不少老人的欢迎。“年纪大了,行动不方便,经常为做饭发愁。在老年食堂吃饭,不仅便宜还好吃,再也不用为吃饭发愁了。”不少老人感慨道。
在大祥区百春园街道社区食堂(宝城香),记者看到,木耳炒肉、洋葱炒蛋、红烧带鱼、麻辣豆腐……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的饭菜一应俱全。“我要个土豆炖鸡、炖茄子、红烧冬瓜……”拿餐盘、选菜品、落座吃饭,老人们井然有序地排队就餐。
“我们食堂集膳食加工配制、集中用餐及外送等功能为一体,提供早餐、午餐和晚餐,最大程度发挥社区食堂的作用,为周边老人提供用餐便利。”该社区食堂负责人介绍,85岁的老年人可在店里免费就餐,年龄70岁至80岁的老人可享受7折至8折就餐优惠。
为探索富有特色的老年助餐服务方式,让更多老年人享受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助餐服务,我市大力发展中央厨房统一配送、鼓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营方自主供应、引导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辐射助餐服务。
“我们的目标是今年年底各县市区都应建有标准的老年助餐服务场所,确保老年助餐服务城市社区覆盖率达到40%、农村社区达到20%,到2025年,城区助餐服务要覆盖所有社区,打造15分钟生活圏。”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