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记者从市财政局获悉,今年1月至10月,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1.1亿元,同比增加2.47亿元,上升2.5%;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23.3亿元,同口径增长8.5%,财政运行总体平稳。
近年来,市财政局坚决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千方百计统筹资金资源,全面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财政政策效能和资金管理使用效益,确保财政安全平稳运行,助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提财源建设之笔,绘增强财政实力“底色”
市财政局着力抓产业、培财源、增财力,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及时兑现制造强省、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企业奖补激励政策。此外,该局还根据资源优势确立重点发展产业,推进县域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形成“一县一业”发展格局。
该局持续推进税费精诚共治,建立“司法+税务”“税务+公安”联动协作机制,持续优化数据“共享、共连、共通”,形成税费收入齐抓共管大格局。
围绕“六类资源、五类资产、两类资金”,综合运用“用、售、租、融”四字诀,市财政局重点推进水利、林权、公共节能、充电桩等特许经营权处置,大力盘活国有“三资”。截至目前,全市已实现处置收入103亿元,全年预计实现123亿元。
提重大项目建设之笔,绘支持产业发展“本色”
今年,市财政局投入11.54亿元支持我市380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项目完工率、投资完成率居全省第一;安排债券资金37.2亿元支持邵阳火车站扩改、犬木塘水库枢纽工程、白新高速、市中医医院岐黄综合大楼等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建设。
此外,该局着力培育园区先进装备制造、新型显示等九大产业集群,引导和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该局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统筹安排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资金1.5亿元、重点项目建设新增债券资金17.68亿元,持续支持园区发展。近年来,市财政局累计支持邵阳经开区超70亿元,其税收年均增幅超20%。
提重点领域投入之笔,绘高质量发展“亮色”
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今年,市财政局统筹科技资金2680万元,用于落实企业研发等财政奖补政策;安排科技创新专项资金1440万元,用于支持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激励措施;安排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1000万元,用于鼓励民营企业申报科技计划项目。
支持文旅融合创新发展。市财政局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为我市文化强市建设赋能增效。今年,该局安排文旅发展资金4352万元,用于支持文化事业、旅游产业、旅发大会等;安排专项经费400万元,用于支持崀山文化旅游推广季、邵怀娄三地“惠游卡”等主题活动,促进文旅消费复苏回暖。
支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市财政局以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为抓手,擦亮资源禀赋底色,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竞争力。今年,该局整合涉农资金4亿元,用于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统筹安排1780万元,用于支持中药材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安排2000万元,用于推进大祥区田园综合体建设;为擦亮“邵阳红”区域公用品牌,累计投入品牌建设经费1800万元,助推农业品牌化发展。
提风险防控之笔,绘保障财政安全“成色”
兜实兜牢“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底线。市财政局全面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思想,2023年全市压减项目经费749项,总金额7.12亿元;取消非急需非必要支出155项,总金额4.02亿元;收回结余结转资金18.15亿元,盘活的存量资金全部统筹优先用于“三保”等刚性支出。
筑牢债务风险防线。该局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构建“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长效机制,预算单位、专项资金以及社保基金实现绩效目标编制“全覆盖”。为提升应对债务违约风险能力水平,该局抓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遏增量、化存量,严格债务风险管控,足额安排偿债风险准备金。
守住安全运行红线。近年来,市财政局健全财政国库库款预测预警监控管理机制,牢牢守住库款系数高于0.1红线。为筑牢优化营商环境“安全之基”,该局还强化政府采购管理,加快实施“互联网+政府采购”,启动全流程电子化政府采购监管服务。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该局强化财政投资评审管理,依法依规开展评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