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1日

搬家记

殷当生

我的老家位于湘西南武冈市湾头桥镇中学前侧约三百米处,一个名叫石牛井的小村子。

记得分田到户前,村子里共有29户人家、118口人。整个村子就三进楗柱支撑的老旧木屋。我家住村子第一进北头,正屋一间房,偏屋一间房。偏屋左右住着二伯一家6口、堂二哥一家5口、堂三哥一家5口,都是前头住房,后头柴火灶台格式。偏屋之后两步之距,又是几间木屋,住着三户计22口人家。正屋南头即我家堂屋的对面,一间房间作两半,住着一家8口,灶台砌在堂屋里……下雨天穿一双布鞋每家每户串一趟门,可以做到不湿鞋。大一点声音说话,几乎整个村子都能听到。

1980年,父亲办了退休手续,领到了一笔安家费,打算修建红砖瓦房。此际,村子里已有4户人家修建了红砖瓦房,很是令人羡慕。

那时修房子做砖、烧砖、平地、扎脚手架、挑砖等,都是村邻亲友帮工帮力,都不要工钱。只有砌墙的泥工师傅与做门窗的木工师傅需要开工钱,一个工一块二角钱。两天功夫,村子里第一进七扯八连住了好几代人的老木屋全部拆除。我家占用了老屋场,其他人家在村子后面坡地选了新屋场。不到三个月,一座四排三间鲜亮的红砖瓦房落成。我们家喜滋滋地搬进了新屋。

这是我第一次搬家。也就是这一年,我参加了工作。

1997年,我工作的镇上搞开发。我买了一个门面地,修建了三层楼房。因资金不足,再者想让年迈的父母跟我们住在一起,便将老家的红砖瓦房转卖了。于是第二次搬家,住到了镇上,住上了嵌了磁砖的楼房。2009年,我又将镇上楼房转让,在武冈市武强路开发区买了一套商品房,算是从农村走进了城市,生活条件也有了进一步改善。

2022年,在珠海工作的儿子为了让退休的我们安享晚年,在珠海斗门区给我们买了一套小面积商品房。为了减轻儿子房贷压力,我又将武冈房子转让,搬到了全国有名的宜居城市珠海居住。这是我第四次搬家。

从煤油灯到电灯,再到家里一应俱全的电器;从邮寄通信到按键有线电话,再到智能手机;从风烛残年拥挤不堪的老木屋,到红砖瓦房,到铺上磁砖地板的楼房,再到配套设施完善的商品房;从小山村到镇上,到小城市,再到沿海发达城市,其变化之大、之快,真的是恍若梦境!

这期间,那个名叫石牛井的小村子,从一色破旧不堪的老木屋,到鳞次栉比的红砖瓦房,再到一幢幢别墅式洋楼,变魔术似的,让人眼花缭乱!

这期间,我经历了单位改制下岗失业的迷惘,也有远上贵州于一煤矿企业任职财务的历练,后又回到武冈,受聘于一家通讯公司做主管……一路走来,好似步步登高爬六九福地武冈云山,真是一步一重天。

(殷当生,武冈人)

--> 2023-11-21 殷当生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54012.html 1 搬家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