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9日

六岭杂谈

“宝古佬”杂谈

张德强

所谓“宝古佬”,就是对原老宝庆府人的别称。究竟是外地人给老邵阳地区的人起了这样一个称呼,还是邵阳人自己给了自己这样一个俗称,现已无法考证。

史料记载,当年宋皇室王储赵昀16岁时任邵州(今邵阳)防御使,三年后“天上掉皇位”,他成为宋理宗。“宝庆”就是宋理宗进京称帝时为邵州赐的名,取“物华天宝,积善余庆“之意。不仅如此,宋理宗还将他登基的年号定为“宝庆”,可见对这片“龙兴之地”的偏爱。

“宝古佬”的“霸得蛮”是出了名的。只要认准的事就拼了命去干,这就是“宝古佬”的牛脾性。最具代表性的“宝古佬”,有“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魏源,有“讨袁护国”的蔡锷,有火烧赵家楼的匡互生等。

“宝古佬”在商业史上也极具名气,当年的宝庆商帮堪称湖南最会做生意的。他们爱折腾,能折腾,成群结队抱团闯荡,无惧天高路远,把百般生意做得通江达海。据传,几百年前宝庆商人在武汉风头无两,为开辟宝庆码头,他们脚踩烧红的铁鞋与外省商帮竞争,跑地划线,大获全胜。以至于有民谣说:“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十个湖北佬,抵不过一个宝古佬。”可见那时宝庆商人之名气。又因“宝古佬”四处经商,所到之处无不创下业绩,故在武汉、上海、天津,在湘潭、成都、重庆乃至台北等地,都留有宝庆路、宝庆街和一座座宝庆会馆。

2012年,一群邵阳人在长沙成立了“宝古佬羽毛球俱乐部”。次年,他们牵头推出“全国宝古佬羽毛球邀请赛”,以乡音乡情乡谊为纽带,搭起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竞技舞台。随后若干年,他们一年一届办比赛,参赛者从最初的100多人发展到1200多人,比赛项目从9个增加到30多个,规模日盛。尤其从第六届开始赛事回归邵阳,全国球友汇集古城,开创了宝庆史上规模最大的业余体育比赛先河。每年十月赛事前后,全国各地的邵阳人纷纷回乡参赛,众多非邵阳籍羽毛球爱好者亦慕名前来。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不经意间“宝古佬羽毛球”成为外界看邵阳的一扇窗口,一张新名片,让人们看到了“宝古佬”新的时代风貌。“宝古佬羽毛球俱乐部”将这种精神概括为:“铁骨铮铮,刚烈如火;吃苦耐劳,求真务实;敢闯敢干,勇往直前;机敏聪慧,心怀天下。”

回过头来看邵阳,今日老宝庆在低调中稳步前行。

至如经商方面,今日“宝古佬”在湘商大军中仍可谓翘楚。据有关方面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外经商的“宝古佬”有百万之众,足迹遍至全球。

进入新时代,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宝古佬”,正为建设崭新家园、开创更美好的未来而不懈奋斗。当年,“宝古佬”贺绿汀的《游击队之歌》是为民族的救亡图存呐喊而唱响大江南北;而今,“宝古佬”袁树雄的《早安隆回》则是为民族的伟大复兴加油而红遍四海五洲。

惟愿新一代的“宝古佬”勇往直前,让“宝古佬”这一名号叫得愈来愈响亮,愈来愈动听!

(张德强,省委宣传部退休干部)

--> 2023-11-19 张德强 六岭杂谈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53952.html 1 “宝古佬”杂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