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1日

打造“安畅绿美”风景线

——我市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纪实

邵阳日报记者 刘波 通讯员 戴卫飞 曾春光

“这里以前杂草丛生、垃圾乱丢乱放,还有不少乱搭乱建的养殖棚,既影响环境,还给高铁运行带来安全隐患。整治后,这里大变样,我们休闲、健身、劳作有了好去处。”11月3日,谈及新邵县坪上镇东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变化,不少搬迁群众纷纷点赞。

东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靠近沪昆高铁邵阳北站。今年,新邵县累计投入150余万元,对安置点的养殖棚、外部环境、生产生活设施进行改造升级,统一规划,该安置点成了该县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立标打样”示范点,大大提升了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以来,我市严格对标省委、省政府有关要求,全力推进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整治安全隐患、优化沿线环境和提升沿线景观,致力打造铁路沿线“安畅绿美”风景线,取得明显成效。

铁路安全环境整治,事关铁路运营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市全面落实铁路沿线环境整治“双段长”制度,路、地三级段长常态化开展铁路沿线环境巡查。今年,我市还在全省率先下沉一线,对全市辖区内铁路安全环境进行调研,对全市所有铁路、专用线安全环境进行把脉问诊,为我市整治铁路沿线安全隐患、制定长效管理机制夯实了基础。

今年5月和9月,省铁路安全环境治理协调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办)分别向我市交办第一批147处、第二批265处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安全问题隐患整改任务,数量位居全省第5。对照省办要求,我市完善问题清单,逐项细化专项整治任务分工,坚持立查立改立整治,确保隐患及时整改到位。期间,在市政府统筹下,市工信、资规、住建等8部门全面参与、协同联动,共同推进铁路沿线安全环境综合整治。最终,我市在全省率先完成第一批问题隐患的整治销号,比省定时间提前5天完成第二批问题隐患的整治销号。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铁路沿线外部环境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依法设置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有效管理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迫在眉睫。今年4月以来,我市启动铁路专用线安全保护区划定工作,并将其列为今年实施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市境内需要划定保护区的铁路专用线线路共13条,涉及双清区、大祥区和邵东市。为高质量完成保护区划定工作,我市制定下发具体实施方案,成立工作专班,组织市资规、城管、公安、交通等部门、三区(市)政府和铁路部门紧密协作,共同发力。通过各方努力,10月25日,双清区完成最后一块铁路专用线安全保护区标桩的设置,至此,我市在全省率先完成铁路专用线安全保护区划定工作。

在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中,我市致力因地制宜优化铁路沿线环境,打造铁路沿线“安畅绿美”风景线。为此,我市实施村庄清洁行动、通道绿化工程、民居穿衣戴帽、人居环境整治等行动,打出一套铁路沿线净化、美化、绿化、亮化的组合拳,一批批环境综合整治“立标打样”示范点涌现。

在邵东市大禾塘街道,黄陂桥社区投入12万元在黄陂小学后门与铁路之间新修建1处长达160米的围墙,用于宣传铁路安全知识,既提升铁路安全防护能力,又可以强化学校铁路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新邵县坪上镇筱筀村筹资对“颜氏宗祠”和“红星大会场”进行翻修,让古建筑焕发新光彩,还在沪昆高铁沿线两边的空余土地上建起统一围挡并种植花草,打造出一条长达1公里的美丽高铁风景线。洞口县升级改造高铁站连接路,解决了洞山公路至铁路交叉段脏乱差的痛点,打造出一条生态文化长廊;根据铁路沿线各乡镇特色,该县把各地的人文特色、旅游景点、特色资源产业,通过文化墙、电子广告屏等形式展现,彰显该县的好山、好水、好物,让过境旅客有更多的舒适感。

--> 2023-11-11 邵阳日报记者 刘波 通讯员 戴卫飞 曾春光 ——我市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纪实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53535.html 1 打造“安畅绿美”风景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