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记者走进双清区高崇山镇金银村,只见一栋栋安置平房干净整洁、坐落有序,门框上张贴的“幸福不忘共产党 脱贫感谢好政策”等对联格外显眼,绿植花坛、健身器材、太阳能路灯等设施齐全,宽阔平整的水泥路上,三两孩童正嬉戏打闹……
近年来,双清区持续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聚焦就业帮扶、扶贫产业培育、日常服务和社会融入、安置点配套设施提升完善等方面,写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让搬迁群众住得安心、过得舒心。
周到细致排忧解难
“我在这里生活得很好。这里虽然没以前的砖房宽敞,但更安全、更方便。感谢党和政府给了我一个新家。”73岁的姚三良是金银村11组人,视力障碍者。自5年前搬到位于7组的金银村集中安置点后,他的生活便与村干部们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村干部们时常前来慰问探访,帮助姚三良解决实际生活困难。更换水龙头、维修房门、补交电费……村干部们细致入微的关怀,还有定时发放的补助,让姚三良满怀感激。
搬迁群众落户后,金银村村“两委”时常派遣工作人员检查安置点居住条件、房屋安全性能及用电用气安全等情况,及时解决搬迁群众生活上的难题。该村党支部副书记封汉云介绍:“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中,村干部对搬迁群众务工、子女就学非常关注。目前,我们在外地托人给务工的搬迁群众介绍了工作,对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按乡村振兴中的‘雨露计划’帮扶。”
在双清区高崇山镇马杨村集中安置点,66岁的搬迁居民刘上明告诉记者,自己每月可以领取668元补助,“我在这里住得很舒服,比以前好很多了,每个月还有医生上门给我体检”。
马杨村党总支副书记姜飞龙介绍,村“两委”倾力确保搬迁群众吃穿用住有保障,通过每周走访摸排集中安置点的安全隐患,不久后还将用政策拨款改善安置点的人居环境。
据悉,双清区政府给每个集中安置点安排了2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维护、升级改造基础设施,并成立了安置点服务管理中心,出台相关文件,结合管护台账,规范化开展服务保障工作。
多措并举带动增收
如何让搬迁群众增收,是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的重中之重。为解决搬迁户的后顾之忧,让搬迁群众过上幸福新生活,双清区各乡镇根据实际情况,将部分公益性岗位安排给弱劳动力搬迁群众,兜底保障14人。同时,积极组织引导搬迁群众参加各类招聘会,助力搬迁户实现本地就业。截至目前,已实现本地园区优势企业就业6人,区内就业19人,占比达55.88%。
面对安置点产业增收项目少等现状,双清区发展和改革局会同责任单位和乡镇,结合“十四五”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和乡镇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了就业帮扶车间、种养合作社等经营主体。
据介绍,双清区现有29户安置家庭,合计63人,其中适龄的就业人员34人。2022年,搬迁群众人均纯收入14120元。今年上半年,该区搬迁群众人均纯收入8738元。
“下一步,双清区将结合有关政策,抓住乡村振兴契机,立足实际,继续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努力让搬迁群众过上美好生活,为乡村振兴和美丽邵阳建设添砖加瓦。”双清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