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笔者在某地走访,了解到一位领导同志因在分管的工作中当“甩手掌柜”而受到上级处理,在当地干部群众中引起热议。面对这样的教训,不少同志表示,这种做法释放了有责必问、问责必严的明确信号,是对党员干部的深刻警醒。
“甩手掌柜”是指光发号施令,不管事、不担事、不做事的人。如今人们多用来形容那些只挂名不负责、只当官不做事、只安排不落实的人。
不当“甩手掌柜”就要愿担当。“为官避事平生耻”。领导干部对于自己应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对于应负的责任,担着风险也要担当;要多谋事、多干事,不做无所事事的“清闲官”;挑重担、担重任,不做逃避责任的“滑头官”;勤思考、勇开拓,不做因循守旧的“平庸官”。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基层,掌握实情,明确问题症结,分析梳理问题清单,拿出破解问题的实招,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落实好、解决好。
不当“甩手掌柜”就要善担当。“政善治,事善能”。发现和解决问题,归根到底取决于领导干部的能力和素养。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在担当中与最优者“对标”,与最强者“比拼”,干出状态、干出效益。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紧紧依靠群众,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些习惯于“背手看”的干部,又如何能担当重任、干好事业?只有把工作思想搞端正,不把心思和功夫浪费在搞花架子、假把式、图单位和个人出名挂号上,才能做到扎扎实实抓好工作落实,杜绝心浮气躁、好大喜功。
不当“甩手掌柜”就要敢担当。打铁还需自身硬。光说不做,谁会服从?只有自己行得正、做得端,才有底气去引导别人。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人情所扰;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做到一尘不染、一身正气、廉洁奉公。也只有这样,才能让群众信服。
说到底,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集体,就会有什么样的落实效果。面对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领导干部要切实做到责随职走、心随责走,立足本职岗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避繁难、认真勤勉,敢于负责、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奋发有为,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作者单位:市信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