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又称重九节、登高节、“踏秋”节。自古以来,社会广泛形成登高望远、赏菊吟秋的习俗,传承着中华民族尊老敬老、感恩孝道的文化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重阳节逐渐被赋予了新的内涵。1989年,国家将农历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人节”“敬老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给敬老爱老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敬老孝亲不仅仅是家事,也不仅仅在节日。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老龄化,是贯穿21世纪的基本国情。老年人随着身体各项机能的衰老,往往需要更多关注和照顾。老人们渴望关爱,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轰轰烈烈的节日活动,更需要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关爱。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节日开展敬老爱老活动只是一种手段,更大的意义在于通过节日活动宣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理念,激发人们敬老孝亲的自觉意识,从而真正将其作为一种责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的养老,不再是停留在满足老年人的衣食住行上。那么,在新时代我们该如何尊老爱老?首先要懂老,即懂得老年人想什么、要什么,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其次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将尊老爱老的对象从“吾老”扩展到“人之老”,在全社会推动形成敬老孝亲的浓厚氛围;再则要健全完善养老保障制度,为老年人创造温馨、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让敬老孝亲意识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强化,这是老人节的题中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