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讯 (记者 唐颖 通讯员 李文娟 孟天笑 陈伟) 近日,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了一名昏迷、重度代谢性酸中毒患者。经医护人员30余小时的紧急抢救,患者成功脱离生命危险。
10月22日,一名36岁的患者因昏迷、休克被送到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就诊。接诊医生了解到,患者既往有抑郁症病史,平时服用艾司唑仑。体格检查时,患者昏迷状态,双侧瞳孔1毫米,对光反射迟钝,未引出神经系统病理反射。接诊医生考虑其药物中毒可能性大,并第一时间给予针对艾司唑仑中毒的解毒剂,同时安排洗胃完善相应检查。随后动脉血气检测结果出来提示:pH值6.884,血乳酸25mmol/L。依据这个结果,医生判定,患者处于命悬一线的状态。
该急诊科快速成立救治小组进行科内讨论,仔细分析患者昏迷和严重酸中毒的原因。讨论认为患者药物中毒可能性最大。但单纯的艾司唑仑中毒不能解释病情,而具体合并其他药物中毒的种类不能明确,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内环境紊乱,严重酸中毒,最终讨论决定,在气管插管保护气道呼吸支持下先洗胃,然后血液净化治疗,同时对症支持和保护脏器功能等治疗。
虽然经过积极治疗,但患者病情仍未见好转,患者血乳酸未见下降趋势,并且血压逐渐下降,需大剂量升压药维持,心率进行性增快。该急诊科依据患者病情多次讨论及调整治疗方案,调节血液净化治疗的参数。为了加强对病情的监测,副主任医师马凯进、护士长颜冬梅彻夜守候在床旁。
终于,在科室人员的不懈努力下,血液净化治疗进行到15小时,患者血乳酸下降至20mmol/L,pH值上升至7.0左右,血压在升压药物作用下能维持正常,心率逐渐平稳。尽管患者仍处于危险状态,但还是让医护人员看到了希望,于是继续为患者进行持续血液净化和其他综合治疗。
在患者入院第二天,家属从家中找到了一瓶可疑毒物的蓝色液体——汽车防冻剂。汽车防冻剂的主要成分是甲醇、乙二醇。急诊科主任刘可轩根据多年急救经验,立刻判断如果患者是甲醇或者是乙二醇中毒,完全可以解释所有病情。甲醇和乙二醇是常见的有机溶剂,生活中常见的有防冻液、玻璃水等。
刘可轩介绍,甲醇和乙二醇中毒可引起特定的终末器官损伤,甲酸盐会引起视网膜损伤,严重者永久性失明,乙二醇引起急性肾衰竭。摄入甲醇或乙二醇都会引起显著的代谢性酸中毒,酸中毒会进一步导致缺氧和循环衰竭。患者苏醒后,确认服用了艾司唑仑和防冻液。
在持续了30余个小时的抢救治疗后,患者血乳酸、pH值逐渐恢复正常,神志逐渐转清醒,血压逐渐稳定。在该科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及护理下,患者最终转危为安,顺利出院。
据了解,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是湘西南地区最大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急危重症救治医学中心。近年来,在应对突发性、群体性化学中毒以及生活中毒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救治经验。这例重度代谢性酸中毒的抢救成功体现了该科在救治紧急重症患者的快速反应处置能力。刘可轩表示,科室将继续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为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