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战斗场景很惨烈,我们用生命保护油库,确保了前线物资补给顺畅。”10月22日,朱光祥老人回忆起在前线参加战斗时的场景,至今记忆犹新。
朱光祥,1947年出生,新邵县人,1965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参加过抗美援越战争,荣立一等功一次、被嘉奖一次,历任战士、班长、副连长、副指导员、副教导员等职,1985年退休。
1966年5月,朱光祥参加抗美援越战争,赴越南伍岩县前线作战。部队在山沟驻扎,晚上5个人轮流站岗。有一天晚上,敌人混进驻扎地放火,此时正是朱光祥值班,他发现油库着火了,连忙边呼喊边救火。
当时敌人还没有撤退,发现有人救火,又朝朱光祥开枪。幸好朱光祥身前的石头挡住了子弹,他听到枪声后没有停下来,而是继续救火。
很快,油库陷入了一片火海。在危急关头,朱光祥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油桶口,阻挡了火势的蔓延,“当时就是想着怎么保住兵站的石油,要是仓库爆炸了,任务不但没有完成,对整个战斗也会有影响。”
最终,火势被及时扑灭,朱光祥却倒下了,经过野战医院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才苏醒过来。经诊断,他身体49%的面积深度烧伤,还失去了两根手指和一只耳朵。
1967年8月,朱光祥出院后又回到前线战场。由于他身体曾经大面积被烧伤,所以到了冬天,伤疤容易裂开。夏天是他最难熬的时候,皮肤的排泄功能无法正常运行,遇上高温天气,脑袋经常会发晕,但是他一直坚守在前线。
1969年,朱光祥收到周恩来总理发出的请柬,邀请他国庆节到观礼台参加庆典,他非常激动。“我当时住在招待所,想到第二天要上观礼台了,一晚上兴奋得没睡着。到了观礼台,我离中央领导人很近,这是我一生中莫大的荣幸。”朱光祥回忆道。周恩来总理的那张请柬,至今他仍保存着。
退休后,朱光祥也没闲下来,时常关心国家大事,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建言献策。他不断用自己的故事影响身边的人:“一心向党,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