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人抱怨:“谁买好车了,谁升职了,谁立功了,为什么这些事总和我没有关系?”常抱怨使人消极、灰暗、甚至丧失理智,表现的是不满和生气。
近日,新时代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典型事迹报告团一位成员讲到:我们有些党员干部看这不顺眼、看那不顺眼,不服气就要争口气,干点让人刮目相看的事来。可谓一语中的,让人深思。
争口气要有“落后就会挨打”的意识。不服气,要常想为什么?当抱怨别人生活幸福时,看看自己是否安于现状;生气别人工作顺利时,看看自己是否兢兢业业;不服别人事业有成时,看看自己是否墨守陈规。落后就要挨打是亘古不变的规律。技不如人、受人冷眼、落后淘汰时,不服气不如争口气。只有认识自身的缺点,反思自己的处境,看待现实的压力,化危机为动力,化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增强不断前进的勇气和信心,激励自己不断奋斗,才能不“挨打”。
争口气要有“本领恐慌”的意识。恐慌是“虚”的表现,肚子里没货,加强学习才能弥补。学习不能等到要用时才想到,不能学了不会用,也不能学了就满足。对于学习,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做到先天不足后天补,笨鸟先飞;要有“一顿饭不吃就感觉饿”的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学习为常态;同时也要有“吃不饱”的“贪心”,要用如履薄冰的姿态对待学习,不厌其烦,学其精华,摒其糟粕,不断积累自己的“资本”。只要常练“内功”,增强本领,“恐慌”自然也就不再困扰自己。
争口气要有“岗位成才”的意识。只有岗位才能彰显价值,在岗位上干出成绩,就是我们争口气的方向。我们不能要求岗位的好坏,但我们可以做到岗位成才。不难发现身边很多人有“螺丝钉”精神,他们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默默无闻、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事。在岗位职责上争口气,干工作就有动力,散漫的习惯、状态、心理都会因为“争口气”的信念而改变;在岗位出成绩上“争口气”,干工作就有目标,以前的抱怨、嫉妒、懒惰也会由于你“争口气”变得不存在。只要立足岗位去作为,“成才”就不会变得遥不可及。
争口气要有“奋发上进”的意识。争了气,“气”要“咽”得下去,才能“顺”得下来,不能只喊不做,图痛快,更不能只争气不出气,唯有奋发上进才能解气。面对自己的不服气,要有甘拜下风的勇气,正确看待自己,在争气中查找原因,认真剖析;面对自己的不服气,要有不甘落后的气度,真正定位自己,在争气中积极工作、乐观向上;面对自己的不服气,要有承受打击的毅力,适时调整自己,在争气中摔打、磨练,不气馁,不懈怠,越挫越勇。只有保持健康的精气神,奋发有为的状态才能永远鲜活。
(作者系国际战略问题研究员、军事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