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31日

◆思想者营地

力透纸背写人生

——读刘目卿先生《搏击人生九十载》

易祥茸

不久前,刘目卿先生给我寄来了他的大作《搏击人生九十载》。作品气势恢弘,写尽了先生九十载的沧桑岁月。

细细算起来,我应该是目卿先生的学生。因为我1963年秋考入邵阳市二中,其时他正是二中的团委书记。学生读先生的文章正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

先生16岁参加工作,当过小学教师、中学团委书记、中学校长、团市委副书记,还是一所大学和一张报纸的创始人。人生有过挫折,也有过辉煌,但在我看来,他的人生的最精彩之处还是落在“创建”两个字上。

1978年11月,邵阳准备创办一所基础大学。目卿先生有过当中学校长的经验,当过团市委副书记具有驾驭全盘工作的能力,理所当然被推荐为创建基础大学的领导人物之一。这一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从借用省建四公司的砖瓦厂做场地,到选调教师、落实招生名额,到1979年2月宣布“邵阳基础大学成立暨首届新生开学”,目卿先生和他的同仁们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没吃过一餐安心饭,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当然,在后来的建设教学大楼、组建实验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中,目卿先生更是付出了辛勤汗水,让邵阳基础大学变得更加完美。

1984年8月,目卿先生被调参与创刊《邵阳日报》。一切都和创办基础大学一样,都要白手起家。没有办公楼,没有职工宿舍,没有印刷厂,先生硬是和他的团队餐风宿露、在艰苦的环境中摸爬滚打,从细微做起,从点滴做起,筚路蓝缕,终于搭建起邵阳第一个大型的党的政策宣传平台。在此后的10年中,他们胜利面前不停步,把一个“三无”单位办成了集办公楼、宿舍楼、印刷厂“三位一体”的省级双文明先进集体。报纸由小版面变成了大版面,由创刊初的周三刊增为周七刊,发行量也从最初的2万余份增长至5万多份,而且挤进了全省“十佳”报纸的行列。

《搏击人生九十载》不但纪录了目卿先生本人的不凡人生,也纪录了他的长辈、同事或晚辈的精彩人生。

我曾是邵阳市二中的学生,后来又在这里做过老师,因此对二中的人和事特别关心。在目卿先生书写的他人人生的笔下,有解放后二中的第一任校长左维,有世界著名的音乐家贺绿汀,有享誉世界的计算机专家李国杰,有从二中走出去的中国驻外大使江勤政,当然还有从二中走出去的一批将军,比如雷星平、钟理明、徐兴等。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书写着精彩的人生。

最让我感动的还是徐兴将军的人生。1958年,徐兴将军父亲去世,其时他正在武冈一中读初中。家中折了顶梁柱,徐兴打算弃学回家务农,但遭到母亲的严厉拒绝。初中毕业时,他连填5个由国家全包学费、生活费的中专学校,后来却因成绩优秀,被省重点学校——邵阳市二中录取。被重点学校录取是喜事,但因经济困难,连学费都凑不齐。又是母亲把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召来,召开“家庭会”,设法给徐兴凑学费——这才让他有机会去学校报到……

我的经历几乎和徐兴将军的轨迹完全一样。我在武冈一中读初中时,父亲早故,毕业时一心只想读国家“包吃包分配”的中专,后因成绩优秀被邵阳市二中录取。母亲召来几个大一点的儿子,宣布“筹钱政策”。有了钱粮,我才得以顺利去学校报到。如此相似的人生,能不让我这个“后来人”深受感动吗!

《搏击人生九十载》不仅记述了作者不平凡的人生,也记载了伟人们和邵阳市二中师生群体的人生。其实,细细读来,文章书写的又何尝不是一段中国社会的“人生”。

在《毛泽东与孙俍工、袁六吉的师生情缘》中,我们看到了抗日战争的风云、听到了解放战争的号角声;在《我的两面人生》里,我感觉到了“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的时代变幻;《在恢复高考的激情岁月》里,我看到了年轻人的热情,知识的力量,国家发展的美好前景……

目卿先生的《搏击人生九十载》一书,纵横捭阖,远述世界,近及己身,为我们提供了一部微型的当代历史,为我们的社会提供了实事求是的详实注脚。

(易祥茸,邵阳市二中退休教师)

--> 2023-10-31 易祥茸 ——读刘目卿先生《搏击人生九十载》 ◆思想者营地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53001.html 1 力透纸背写人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