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曰:“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无数事实证明,人最难认识的是自己,对自己难以正确估计,苦恼常常属于没有自知之明的人。大千世界,茫茫人海,要做到有自知之明,却是一个实践难题。最艰深难懂的学问是自知之明。如何“自知”?需要在“四知”上下功夫。
知己。齐国谋士邹忌面见城北徐公后,得出“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的认知,在对比中充分认清了自己,并以此为例劝谏齐王。但在很多时候,人们往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对自己认识不清,把握不准,拿捏不透。有的人沉醉于花言巧语之中自我感觉良好,有的人自认为劳苦功高而放松了自我要求,有的人小有成就沾沾自喜而飘飘然……在这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时候,最需要摆正心态、拨云见日,在“吾日三省吾身”中认清自己、廓清迷雾,为自己的人生校准正确航向,确保不偏向不迷航。同时,也要像唐太宗所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样,善于以他人为参照物“反求诸己”,及时发现并匡正自己的不足。
知责。明末清初的大学者顾炎武曾言:“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林则徐因虎门销烟而被充军伊犁,但他却在发配途中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豪迈诗句,至今读来让人肃然起敬、荡气回肠。虽说“为官避事平生耻”,可有些官员喜欢揽功推过,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遇到矛盾问题绕道走、重表态轻落实、不愿不敢主动担当而上推下卸、当撞钟和尚得过且过等“官场生存法则”。这种行为极大地污染了正常的干事创业环境与生态,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每个人都必须发扬钉钉子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干到底。
知止。东汉南阳郡太守羊续悬鱼拒贿、清朝进士冯士圻“不见为妙”等故事都为我们留下了清誉美名,反观一些落马贪官却不知止,说什么“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既然湿了鞋,那就洗个澡”,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挡箭牌,把自己的堕落腐化归因于社会与官场大环境。“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一些人忘了初心,把自己变成了“有缝的蛋”,一步步丧失了为官做人底线,直至触及党纪国法的红线才如梦初醒,但悔之晚矣。不知止的人,贪婪之心就会如脱缰之野马,将本能变成了放纵的借口。近年来查处的违法乱纪案件中,“前腐后继”的有之,“塌方式”腐败有之,对前车之鉴“哀而不鉴”,焉能不使人倍哀之?
知畏。“心有敬畏,行有所止;手握戒尺,举有所虑”。星空因其寥廓深邃而让人心生敬仰,道德因其神圣庄严而让人心生敬畏。心存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要对党纪国法心存敬畏,谨小慎微,不违规不逾矩,不触碰党纪法规红线。要对人民群众心存敬畏。毛泽东同志曾强调“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指出“我们的同志不要以为自己还不了解的东西,群众也一概不了解。”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应当成为干事创业的座右铭。要对道德人伦心存敬畏,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提升个人品德,担当社会责任。
(作者系国际战略问题研究员、军事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