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你要上班,别回来陪我过节了!”上班路上,我接到母亲打来的电话,如烟往事随之涌上心头。
我上中学时在学校寄宿,有时过节没有碰上星期天,就不能请假回家。等我回家后,家里才过节。遗憾的是,这种“殊遇”没持续几年,我的父亲就去世了。
“你做什么去了,怎么这么晚才回来?”见我又天黑才回来,七娘责备了起来,“你娘站在枫树下等了你一天了!”父亲去世后,我们兄妹担心母亲“每逢佳节倍思亲”,都会或先或后回家陪她过节。从七娘口中我还得知,每次过节,我的母亲不管天气如何,都会站在村口磨坊旁的老枫树下等。
曾经一段时间,我们回去时都会提前告诉母亲。车到水库堤坝时,就按几声汽车喇叭,提示我们快到了。不曾想母亲听到后,立即手忙脚乱起来,有几次还跌得鼻青脸肿,吓得我们从此再也不敢提前说了。对此,她佯装不知道。但一过节,她还是时不时地手搭“阳棚”站在老地方朝我们回家的方向张望。
一次,弟弟妹妹等人中午在家陪母亲过节,剩有好几样没动筷子的菜。等我晚上回来后,母亲坚决不肯端出来,非要留着自己吃,说给我准备几样平时我十分喜欢吃的菜。我们兄妹曾秘密约定,一致说她炒的菜不好吃,目的是想让年迈的母亲少忙上忙下张罗。但我们每次回家,她照样会按照我们各自平时的喜好,准备不同的菜肴。然后就推说自己做的菜不合年轻人的口味,让我们自己下厨,好堵住我们的嘴。
“荤菜你们要帮我全部吃完,不然我难吃剩菜!”菜炒好后,母亲拿出自己酿的米酒,嘱咐我陪好邻居们。她自己夹点清菜,端着饭碗,照例远远地站在桌子边看着。两轮酒下肚后,母亲说:“大家难得聚在一起,多吃点菜,少了我再去炒!”
“孩子爸爸去世得早,他们能有今天,全靠他们自己。我现在老了,更加没什么给他们,也帮不上他们任何忙了!”深夜,母亲还在小声地和几位大婶拉着家常,“三个小孩一直想接我到城里一起去住,但我不同意……”她们马上打断了母亲的话,说她一直没有再婚,节衣缩食把孩子抚养大,很了不起!听着她们的交谈,我心如刀绞,彻夜辗转难眠。
“你要做一个清正廉洁的人,多为老百姓办事!”第二天清早走时,母亲拎出几只土鸡、一大袋鸡蛋和干笋等,执意让我带到县城去吃,并反复叮嘱我。车开出了好远,她还对着我大声呼喊:“我在屋里不要你们担心!”
车过水库堤坝时,我摇下车窗玻璃,远远地看见母亲又站在磨坊旁那棵老枫树下,使劲地在向我们挥手。刹那间,我泪如雨下。
(周志辉,邵东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