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拥有2500多年的建城历史,更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
新时代,全市人民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新道德、滋养新文明、建设新风尚。
楹联文化,传颂美好志向
邵阳是《声律启蒙》作者车万育的故里,楹联文化是邵阳的特色。近年,我市打造出“邵阳楹联第一镇”邵东廉桥镇,“邵阳楹联第一乡”隆回荷田乡,以及“中国楹联文化县(市)”洞口县、邵东市。一副副楹联,或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抒发人们的美好志向,或传颂人们的优秀品德……对破除陈规陋习、培育高尚道德、树立文明新风,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武冈市双牌乡浪石村,被誉为中国传统村落和中国古楹联第一村,村落里完好地保存有许多古楹联,有描绘自然风光的“碧水环门龙起舞,丹山绕石凤飞鸣”;有淡泊明志的“月白风清志甘淡泊,云环水绕气抱中和”;有关心国家大事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尽孝竭忠处世间”;有抒发情怀的“山村忧乐先天下,衡泌栖迟味道根”,其中最多的是有关耕读传家内容的“此地不嚣不俗,其间亦读亦耕”“满榻琴书绕古意,一帘风月证前身”……这些联语,蕴含着深厚的儒家文化思想,激励后人继承和发扬先贤立德、立言、立功的优良传统,为国建功立业,为族光宗耀祖,为己显赫门庭,为后树立榜样。
“湖南省楹联之乡”“邵阳楹联第一乡”隆回县荷田乡,别出心裁,采用楹联方式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全乡范围张贴了500多副楹联,让党的二十大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我市楹联文化工作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楹联学会发展会员11000多人,人员数量在全国和全省名列前茅。优秀创作骨干邹宗德,荣获中国楹联“梁章钜奖”和“中国楹联十秀”称号;学会会刊《邵阳楹联》被评为全国优秀楹联报刊,学会编辑的《邵阳名胜楹联集》,共收入100个景点的3000多副楹联,为我市名胜增光添彩,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
我市还在隆回、新邵、邵东、武冈等县市建立“诗词楹联教育基地”十余个,并积极推动楹联文化进校园,在市第十三中学等学校建立“诗词楹联教育基地”,并在学生中成立兴趣小组,开展诗词朗诵比赛,书写诗词、楹联等活动,营造出良好的诗词楹联学习、创作氛围。
家风文化,传承优良道德
家风家训,是家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家庭成员的品德修养和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影响。我市将弘扬家庭美德、传承好家风家训家规等内容纳入到“最美家庭”“文明家庭”创建中,引领带动市民倡树文明新风,共建文明城市。
隆回县七江镇建华村积极打造“中国家训楹联村”,为全体村民家制作了楹联和家训牌匾。村里建立了村民共同的家训:“兴家最贵者勤,治家最贵者俭,富家最贵者智,齐家最贵者和,尊家最贵者孝,爱家最贵者仁。”八组村民阳启鹏的家训是:“子女认真把书读,家中建了金银库;家人各自抓机遇,家富国富天下富。”二组村民刘吉昌以“勤劳俭朴,用双手创造财富”为家训,并立足家乡,艰苦创业,办起金雕木业。自从村里倡导家风家训建设,村民们移风易俗,刹住了大操大办红白喜事的歪风,坚持婚事、丧事新办简办,让乡风村貌发生显著变化。
我市将“好家风”教育活动广泛融入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通过理论宣讲志愿者进社区、入市民家中,向居民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训家规家风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分享经典家风故事,指导市民如何建设优良家风、创建文明家庭,引导居民从自身做起,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建设,树立良好的家风家规意识,促进良好的民风、国风形成。
全市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创建与评选活动。双清区桥头街道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商户”评选表彰活动,在表彰名单中,有三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顾老母亲的姚雄辉家庭;有乐于助人、积极担责的“知心三姐”雷三妹;有诚信经营、服务优质的商户夏爱莲等,在辖区内形成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风尚。大祥区台上村雷中发的家庭,四代同堂,共40多口人,和睦温馨,尊老爱幼,与邻里团结融洽,带动全村群众共同建立和美家庭。
非遗文化,传播璀璨文明
邵阳是梅山文化和湖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至今留存有祁剧、邵阳花鼓戏、花瑶呜哇山歌、城步苗歌、传统武术等国家级非遗项目16项、省级非遗项目36项、市级非遗项目105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邵阳厚重深邃的文化基因,记录着邵阳人民筚路蓝缕的跋涉历程,见证着邵阳独特的发展历史。
我市一直坚持探索创新,将非遗引入现代生活,让非遗文化焕发新光彩。杨彩虹创立湖南蓝印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对“邵阳蓝印花布”进行系统开发,创新推出蓝印花布、服装、床上用品、鞋子、配饰等上千种系列新品,销往国内、国外旅游景点。绥宁县将非遗文化元素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相结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送到群众身边,推进万花茶雕花蜜饯传统工艺的传承和产业振兴,让群众通过非遗项目增收致富。双清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为切入点,将优秀的民族文化送进社区、村部、景区,营造出全社会关注、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我市积极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进社区和非遗“大集市”等活动。邵阳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五老代表,开展“大手牵小手,非遗共传承”古法拓印亲子专场沉浸式体验活动,通过非遗体验活动,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市老干部大学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巧手共剪民族情”剪纸活动,学员们认真学习剪纸知识,交流剪纸技巧,感悟着非遗文化之美,用一张红纸、一把剪刀、一双巧手、一份匠心,剪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深情厚谊。
我市深入挖掘利用地方特色传统节日庆典和纪念活动,如绥宁“四八姑娘节”、城步“六月六山歌节”、隆回“讨僚皈”等,大力举办民俗展示活动,全面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城步苗族自治县每年举办“六月六山歌节”,活动已成为湖南四大节庆品牌之一、全国最具代表性的节庆活动。去年,城步接待游客突破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46亿元。9月19日,第二届邵阳旅游发展大会在隆回县虎形山大花瑶景区开幕,精美的花瑶挑花、独具特色的舞蹈、嘹亮的呜哇山歌,向游客展示花瑶人的多才多艺和热情好客。节日盛会促进隆回县旅游业发展持续向好,上半年该县旅游人数达303.31万,旅游收入36.4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