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讯 (记者 马剑敏 袁光宇 通讯员 颜复叶) “欢迎大家到我们村来看鱼、捉鱼、吃鱼,品尝香喷喷的有机米……”10月15日,一家名叫“稻花鱼庄”的农家乐在武冈市邓元泰镇赤塘村开业,标志着今年35岁的农村致富带头人程伟华形成了自己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我能有今天,离不开刘少军院士的指导!”程伟华坚定地说。2020年,刘少军院士对长期在外打拼的程伟华说:“你是湖南农大养殖专业科班出身,何必放弃自己的专业,端着金饭碗讨米?回来吧,跟我一起养鱼。”受刘少军院士人格魅力的感染,程伟华顺从地回到老家赤塘村选择发展“稻田养鱼”产业。
“你的稻田不要去养常规的草鱼、鲢鱼等,只养湘军鲤与合六鲫,因为这两种鱼会钻泥巴,会吃虫子,肉质还特别紧凑鲜美。”刘少军院士叮嘱程伟华。
刘少军,祖籍武冈,1962年出生在长沙,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湖南省生物研究所所长、省部共建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是我国著名的鱼类远缘杂交专家,长期蹲守武冈大地研究培育优良鱼类。在他的支持下,当年程伟华一举流转水田30公顷,全部推行“稻鱼共生”模式。
大面积推广稻田养鱼需要大批鱼苗。为了给程伟华节省投资,同时培养农村鱼苗繁殖“土专家”,刘少军院士手把手指引程伟华自己大量繁殖湘军鲤与合六鲫鱼苗。有着深厚专业功底的程伟华在刘少军这位伯乐的引领下,迅速掌握了鱼苗繁殖技术。第一年,程伟华发展的30公顷稻田养鱼,产值101余万元。
“程伟华稻田养鱼发了财”的消息,很快传遍赤塘村。2021年,程伟华带动村民增加稻田养鱼面积。他把刘少军院士传授给他的鱼苗繁殖技术和稻田养鱼技术毫不保留地传给村民,甚至将自己繁殖的鱼苗免费赠送给需要的父老乡亲。当年,陈伟华以全票通过当选为武冈市人大代表。
“你现在已经有了稳定的食材,而且稻田养鱼产业本身已经形成独特的乡村风景,建议你今年开个农家乐。”今年春天,刘少军院士建议程伟华。于是,一座专门供游客享受稻花鱼和有机米的农家乐诞生在赤塘村的青山绿水间。
“刘少军院士帮我全家发了大财。我愿意一辈子给刘少军院士试验新鱼种。”程伟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