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为此,在开展“走基层、找问题、想办法、促发展”实践活动中,我们要十分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也无疑是做好各项工作的迫切需要。但更要看到,在有些单位,有时候一种倾向会掩盖另一种倾向,比如,在全力以赴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的氛围中,却忽视了“老情况老问题”的解决,造成有些问题关注不多、研究不透,成了解决不了的“老问题”甚至拖成了“老大难”问题。
从一些基层单位来看,诸如“战斗堡垒作用不强”“基础工作不牢”“环境卫生条件较差”等等问题,在少数单位就成了久拖不决的老情况、老问题,严重影响各项工作的落实和单位各项建设上台阶、提质效。
由此可见,在重视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的同时,也应注意老情况、老问题的研究解决,并应当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一方面,在少数后进单位,老问题和新问题同时并存,另一方面,新问题和老问题有一定的联系,新问题孕育于老问题之中。老问题不解决,新问题解决起来就缺乏基础。尤其是一些“老大难”问题,往往是一些基础性的事关全局的问题,如果长期解决不好,就很难有实现本单位可持续发展的新招。
比如,有的单位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不强,解决自身问题能力差,又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结果亮出的措施只能是中看不中用的虚招、花招;有的单位基础条件很差、困难很多,长期未解决,要想研究出改变单位面貌的新办法就更难。所以说,要解决新情况、新问题,首先要静下心来,扑下身子研究解决好老情况、老问题。
研究老问题,并非没作为。老问题的解决,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著名华裔美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一生科研硕果累累,曾荣获诺贝尔奖。当别人问及他的成功之道时,他说,我就是从基础性研究抓起,专攻被别人扔掉的一些老问题。事实上,研究解决影响本单位、本部门发展的老问题,同样也会有所作为,同样也是抓落实。许多基层建设先进单位的经验表明,他们之所以先进,并不是只抓了“新情况、新问题”,靠“一招鲜”争先创优的,而是既重视老情况、老问题的解决,不留后患,又着力于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解决,全面抓建设、打基础。
再说,“新”与“老”又是相对的,新情况、新问题今天是“新”的,明天可能会逐渐变“老”,演变成老情况、老问题。一些老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也会衍生新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在抓基层工作中,应该既抓“新”,又抓“老”,从而在不断解决“新”“老”问题中实现持续有效的全面发展。
(作者系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