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我想自己种红提!”
“明年我想自己种黄桃!”
“明年我想承包村里的黄桃园或者红提园。”
……
今年中秋、国庆长假期间,眼看着村集体的黄桃长势良好,红提首次挂果便收获5000多公斤,绥宁县鹅公岭侗族苗族乡鹅公村的村民争先恐后围着绥宁县人大机关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黄真福和村党支部书记龙城,“申报”明年自家的产业发展规划。
绥宁县人大机关乡村振兴工作队自2021年5月进驻鹅公村以来,与村“两委”一起率领村民同心同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件又一件开心事,在这个偏远侗寨接连发生。
希望果园
鹅公村曾是深度贫困村,整村脱贫后,村民过上了吃饱穿暖的好日子,但离“甜日子”和“蜜日子”还有一定差距。
绥宁县人大机关乡村振兴工作队来到鹅公村不久,即找准了该村产业发展的路子:依托高山气候优势,发展延季精品水果种植。但是,不少村民担心这条路子走不通,无论工作队怎么发动,报名参加延季精品水果种植的人寥寥无几。
“村民不相信,我们就做给大家看!”黄真福给工作队和村“两委”打气。他们争取产业发展资金70多万元,流转土地,于2021年12月和2022年3月,先后发展黄桃3.34公顷、红提2.8公顷,并从相邻的东山侗族乡请来红提种植专家指导红提种植,还请来全国人大代表胡美娥上门传授黄桃种植技术。
今年春天,村民发现才种植一年多的红提已经开始挂果;今年国庆期间,红提园采摘,竟然收获5000多公斤红提。这下子,鹅公村沸腾了……
“按照东山侗族乡种植红提的经验,进入盛果期后,红提亩产量可达2000公斤,也就是说,我们的红提年平均总产量可达84000公斤。照每公斤12元的价格计算,总收入可达100万元左右。”鹅公村党支部副书记陈友忠兴奋地告诉村民。
“明年黄桃也将挂果,到那时,鹅公村就真变成‘花果山’了!”黄真福继续给村民鼓劲。
鹅公村共292户1100人,截至10月6日,报名参加红提和黄桃种植及相关产业的多达125户431人。
流芳古井
在外地工作的杨连成中秋、国庆长假返乡陪伴父母,10月6日,即将离乡前,他特意买了两个50公斤装的塑料桶,到修葺一新的白牛田古井打了满满两桶井水带走。
“古井的水质特别好,煮饭、泡茶,效果就是不一般。”杨连成介绍。
白牛田古井曾经承载着鹅公村数代人的乡愁,但被山洪灾害所毁。绥宁县人大机关乡村振兴工作队来到村里后,顺应民意,决定恢复这口群众心心念念的古井。工作队会同村“两委”筹资2万余元,组织人力找到位置发生偏移的古井水源,恢复了古井,并在古井上修建蓄水池,装上自来水龙头,让广大村民能用上古井的优质泉水做饭、炒菜。他们还扩大古井惠及面,把古井的泉水送到鹅公岭侗族苗族乡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小区和鹅公村饮用水源不足的5个组,让更多人享受到古井泉水的甘甜清冽。
便民大道
鹅公村9组有32户107人。多年来,居住在深山的村民们,靠着一条简易的小土路与外界联系,村民出行常常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物资流通也极为不便,严重制约村民发展产业。
“我们前往9组走访,发现村里有两名高龄老人,一辈子都没走出过该组范围……”黄真福动情地说。
“绝不能让9组的村民再这么过下去!”工作队将情况及时向绥宁县人大常委会作了汇报,引起高度重视。经过多方努力,工作队筹集资金117万元,对通往该组的2.5公里道路进行全线扩宽和硬化,一条被当地村民称为“人大路”的宽敞坦途很快呈现在人们面前。
“有了这条路,我们组里的村民也敢种黄桃和红提了。我们还要利用组内丰富的草山资源养殖菜牛和山羊,争取将9组早日建设成‘鹅公村第一组’!”兼任9组组长的陈友忠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