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0日

煮酒论史

趣谈“漕糟之误”

阿 旧

中国的茶酒文化里有一个典故叫“漕糟之误”,同时也是一则笑话。

清代姚元之《竹叶亭杂记》载,清嘉庆年间,许兆椿官漕督,途经长沙。当时的善化县令刚升迁为武冈知州,但还未赴任,为许置备仪仗表示欢迎,不料官衔牌上误书漕督之漕为糟。许兆椿特作诗以戏之:“平生不作醉乡侯,况复星驰速置邮。岂有尚书兼麯部,漫劳明府作糟邱。读书字要分鱼豕,过客风原异马牛。闻说头衔已升转,武冈可是五缸州?”大意是说,我并不是一个爱喝酒的人,何况现在正受皇命赶着前去赴任呢(所以我更不敢喝酒了)。哪有身为尚书还能兼任酿酒运酒这样的好事,劳驾知州大人您把漕改做糟哦。读书辨字要严谨认真,莫写错别字,不然差之毫厘,实则风马牛不相及的。听说您已经升迁就去武冈做官了,那么武冈州是不是要写作“五缸州”呢?糟邱,即糟丘,意思是积糟成丘,极言酿酒之多,沉湎之甚。鱼豕,即鲁鱼亥豕,篆书里鲁、鱼的字形写法极近,亥和豕的字形写法极近,两组字容易误写,用以指书写错误。此诗有题作《许秋岩嘲善化令诗》,又见于倪鸿《桐阴清话》、李宝嘉《南亭四话》及许珂《清稗类钞》等书。

古人有以错字为诗词、对联的很多,多妙趣横生。如调侃人颠倒词语将“翁仲”误读为“仲翁”的:“翁仲如何作仲翁,想必笔下少夫功。从今不得为林翰,贬到江南作判通。”调笑人将“琵琶”误书为同音词“枇杷”的:“枇杷不是此琵琶,怨恨当年识字差。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这两首诗都很有名,前者世称作者为康熙帝(一说乾隆),后者说是明代画家沈周(一说屠隆)所作,实皆伪托,皆文人游戏之作。

许兆椿,字茂堂,号秋岩,湖北云梦人,乾隆三十七年(1772)进士,初任翰林编修,嘉庆间历任松江知府、漕运总督、贵州巡抚、刑部侍郎。博学多才,工诗善书。许兆椿在诗中自称尚书,据清《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引《国史馆本传》,许兆椿官至侍郎、巡抚,未记曾官尚书。许兆椿是否为尚书存疑,那是否说明这首诗是托名之作呢?

据《清实录·嘉庆朝实录》载,嘉庆十四年(1809)十二月,“以广西巡抚许兆椿为漕运总督”。这个时间段正与姚元之《竹叶亭杂记》上所载大体相合。只是那位刚升迁为武冈知州的善化县令,对其姓名事迹,上述载此轶事的所有书籍均未提及。

同治《武冈州志》载,嘉庆十四年武冈知州有两位,前为徐翰,“汉阳人,监生,以府同知代理”;后为丁淑鉴,“山阴人,举人,以善化知县署”。看来徐翰是为临时代理,之后丁淑鉴到任,而丁淑鉴正是在善化县令任后暂任武冈知州的。由此可见,许兆椿诗中的那位“明府”正是丁淑鉴,时间也正与以上文献所记相符。又记载此事之人如《竹叶亭杂记》的作者姚元之与当事人年代极近。可见,“漕糟之误”正典出清嘉庆间漕督许兆椿与武冈知州丁淑鉴,戏诗的作者为许兆椿并非伪托。至于许兆椿之尚书存疑,据许珂《清稗类钞》猜测,“盖兵部尚书为漕(漕督)兼衔也”。漕督,清代为督理漕务的最高长官,定制为正二品,若兼尚书衔则为从一品。

另外,营办仪仗,书写官衔牌之事,县衙当自有专人,很少轮到县令亲自动手。许兆椿借此将丁淑鉴入诗,用意非在贬讥,而在打趣。

(阿旧,新宁人,学者)

--> 2023-10-10 阿 旧 煮酒论史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52003.html 1 趣谈“漕糟之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