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熊孩子”呢?因为有许多家长借着爱的名义,听信一些“毁人不倦”的“砖家”的胡言乱语,对孩子无底线地娇纵,造就了大批“熊孩子”。
我曾见证过身边的一位父亲,把自己的女儿“锻造”成“熊孩子”的过程。第一次见她时,正是盛夏,那时她才4岁,长得清秀可人。她爸爸买了一个大西瓜招待客人,切成十几块,摆在桌子上,然后从厨房跑到客厅喊我去吃西瓜。等我到厨房时,只见十几块西瓜只剩下两块没被咬坏。小女孩用一种无法想象的速度,飞快地在每块西瓜的中间咬上一口。孩子的父亲说,“孩子还小,别介意”。这个孩子平时在家里经常这样玩闹,可是做父亲的从来没有指出她的错误,没教她要学着分享。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孩子小的时候,常常用任性试探父母的底线,用放肆挑战父母的权威。这个时候,父母要坚守原则,树立权威。
有一年的儿童节,学校举行盛大庆祝活动。家长也很重视,给孩子买礼物,陪伴孩子玩耍。有位毛姓家长买来多种水果、零食、玩具,每个孩子都有一份。连香蕉都数了根数,保证班上孩子每个人一根。从教30多年,第一次遇见这种做法。一个普通的农村家长,竟然有这种出人意料的举动,有这种格局和境界,他的细心、善心、爱心,让我震惊,让我感动。难怪他的孩子浑身发光,自信开朗。
无独有偶,另一个家长的做法同样让人称道。她儿子在我校读了五年半,六年级下期时转学到县城去了。这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刚转走那会,老师总念叨,“班上转走了一个最好的学生”,言谈里满是不舍。事有凑巧,一次,学校有12个老师到县城参加监考。那个学生看到了我们,他先是惊讶后是激动,欣喜异常地告诉他的妈妈。孩子的妈妈马上发信息问候老师,并特意给老师每人订了一杯水果奶茶。这一杯小小的奶茶,捧在手心,感觉份量很重,因为里面藏着一颗感恩之心。
孩子的全面成长,正确的家庭教育观不可缺失。优秀的孩子,大都是优良家风熏陶的结果。教育孩子,要有爱的温度,也要有严的尺度,做到宽严有度。
(李云娥,邵阳县人,湖南省散文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