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29日

以红色资源涵育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易佑斌

红色资源是指包括革命遗址、革命文物、革命人物和革命精神在内的集物质形态、信息形态、社会形态和精神形态于一体的重要资源。邵阳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形成了丰富的红色资源,利用好邵阳的红色资源,探索涵育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创新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创新“课程+活动”的学校教育路径,涵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人生观和祖国观、民族观形成的关键期”。涵育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校教育是主阵地,其中课程教育又是主渠道,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功能,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融入思政课程和其他各门专业课程之中,并编写好邵阳红色文化的校本教材,用红色精神教育人、感染人、团结人。同时,将邵阳红色文化融入第二课堂和重要节日节庆活动中,组织开展缅怀革命先烈、演绎红色经典等活动,营造浓郁的校园红色文化氛围,形成“课程+活动”的学校教育路径,增进青少年的文化认同。

创新“基地+基因”的社会教育路径,涵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充分发挥革命遗址、纪念场馆、革命人物故居、革命事件发生地等“教育基地”作用。邵阳已重点打造了蔡锷故里文化博览园、宛旦平故居、老山界、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等几处红色教育基地。但相对比较分散,除蔡锷故里文化博览园外,其他场馆容载量少、配套设施不全,难以发挥较好的教育功能。作为红军四次经过的地区,邵阳下一步要重点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邵阳段)标志性纪念场馆的建设,对照其他省市的建设标准,打造一个选址适宜、交通便利、规模适度、设施一流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便于对邵阳青少年进行红色文化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要深入研究吕振羽、袁国平、宛旦平、贺绿汀等邵阳红色人物,挖掘整理发生在邵阳的红色故事和红色历史,弘扬其承载的理想信念和艰苦奋斗、不怕牺牲、民族团结进步的精神力量,如长征精神、抗战精神、三线建设精神、“红色殉道者”精神、“种子”精神等,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形成“基地+基因”的社会教育路径,让红色信仰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青少年的心灵深处。

创新“虚拟+仿真”的网络教育路径,涵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当代青少年都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涵育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除了学校教育、实践研学等传统路径外,创新红色文化的网络传播介质和方式,是深受青少年喜爱的有效路径。要利用新理念、新媒体、新技术,建立邵阳红色文化数字资源库,拍摄制作邵阳重点红色资源的虚拟现实数字资料,如将邵阳市党史陈列馆、蔡锷事迹陈列馆、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宛旦平故居、魏源故居以及将来建设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邵阳段)等红色场馆内的资源,制作成VR等数字信息。同时,构建立体化的邵阳红色资源数字传播体系,推动邵阳各大中小学校建设虚拟仿真教室,使青少年在课堂上就能直观、鲜活、沉浸式地体验邵阳每一处革命遗迹、每一件珍贵文物、每一个革命事件以及背后折射出的革命理想、家国情怀、民族团结的精神力量。还可以制作系列邵阳红色文化、红色故事微视频和建设相应的邵阳红色文化教育网,将上述资源链接入网络平台,形成“虚拟+仿真”的网络教育路径,使邵阳广大青少年能全方位、立体化、无障碍地学习和了解邵阳的红色文化与红色历史,在潜移默化中增强青少年的红色文化认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本文作者系邵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

--> 2023-09-29 易佑斌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51844.html 1 以红色资源涵育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