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26日

漫话黄龙

阿旧

黄龙镇隶属于新宁县,地处县东北部,东界东安县大庙口镇,南邻白沙镇,西北接高桥镇,北靠清江桥乡,区内脐橙国内闻名。明时属零阳乡,清时属扶阳乡零阳里,皆称黄龙村。民国二十一年(1932)属第四区,为黄龙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二区。1961年5月,横铺公社析置黄龙公社。1984年5月,改公社为乡。1985年2月,撤乡设镇。

黄龙镇地名来历,民间传说是因为当地有神物“黄龙”出没。古有“黄龙负舟”的神话,出自《吕氏春秋》,是说大禹视察南方,渡平江,有黄龙负舟,舟中之人仓皇失色,独大禹仰天而叹:我受命于天,殚精竭虑是为了百姓所需,而人生死有命,我又何必忧惧黄龙呢。后黄龙“俯首低尾而逝”。不过,据乾隆庚子(1780)恩贡陈举的《黄龙庙碑》及县令周岸(乾隆五十五年任)的《黄龙桥碑》记载,黄龙镇是因为此地昔有黄、龙两姓人居住而得名。《黄龙庙碑》称:“盖以黄氏、龙氏世居此地,始建此庙以祀土神,遂颜其庙曰黄龙。”《黄龙桥碑》亦云:“斯桥也,因其地旧有二姓曰黄氏龙氏,故即以黄龙名。”

陈姓为黄龙镇大姓。黄龙镇也是陈毅元帅的祖籍地。据陈毅后人所撰回忆录,陈毅生前多次谈到,其祖上从新宁黄龙迁去。又据陈湘运、李龙生等人考证,据1804年四川乐至县《陈氏族谱》及民国二十二年(1933)创修的新宁《扶彝陈氏族谱》记载,陈毅八世祖为陈尧镜,居住在新宁县黄龙村峰佳山,康熙年间在“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潮中徙居四川,时年24岁。

明时新宁县城有“县前总铺”,即县“急递铺”之总铺。从总铺东至永州东安界,设“急递铺”十四所,近县城有杨溪、白沙、黄龙等三铺。万历三十二年(1604)左右,白沙至黄龙段官路被洪水冲毁,“溪江难渡”,便改从檀山烟竹塘沉水庙渡河至温头,以便往来。沉水庙,在今沉水村,明万历年间便已有之,祭祀宋“伍公之神”。伍公之神,一说为伍公法琳,一说为伍公元龙。伍元龙,传为广西全州人,南宋大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后挂冠归里,在甑山隐居,修炼施雨术,敕封“雨部真人”,民间尊为伍公老爷。

清道光年间,国子监学正蔡信芳曾过黄龙沉水村,有诗《过黄龙村》:“平桥十里野人家,种得垂柳一般遮。沉水好香炉爇鸭,磨云古砚墨涂鸦。茫茫船尾涛头直,阵阵山腰雨脚斜。芳草有情应笑我,酒樽诗卷在天涯。”

据道光《宝庆府志》等载,黄龙村夫夷水纵贯,多津渡桥梁,有麻叶、沉水、观音、龙形、清浪、满竹、太平、雷家、兴隆、香炉石、黄龙等十数处渡口;有柳山、黄龙等桥。黄龙桥跨黄龙水,黄龙水出杨家冲,注入夫夷江。万历《新宁县志》载,明万历辛卯(1591)知县汪绍英重修黄龙桥,可见黄龙桥建造时间较早。

黄龙不只“平桥十里”的河岸良田,也有峻岭高山,除上面提到的峰佳山,还有蒋家山、石床山、芋头山、铁头山、老人峰、人字峰、雷劈岭、洪洞岭。其中洪洞岭有岩洞深邃莫测,曾是古人避乱的地方。蒋家山西北有鹰岩,鹰岩东北又有龙子岩,皆为当地名胜。

--> 2023-09-26 阿旧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51687.html 1 漫话黄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