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24日

◆漫游湘西南

通道游记

易祥茸

汽车在崇山峻岭中的高速公路上疾行,经过3小时,我们终于来到了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的皇都村。

皇都村有3000多人,房子大多建在山脚或山坡上,只在房子包围的中心地段空出一块称为“禾堂”的大平地。听说这侗寨典雅寨门多、精湛鼓楼多、壮观花桥多,我们刚在预订好的民宿房间里放下行李,就迫不及待地想到处看看。

皇都村有好几座鼓楼,一律宝塔形状,层层都是黑瓦和白色的檐边,层次格外分明。一般是10层以上,最低的也有3层。里面空旷宽敞,都摆有一面或几面大皮鼓,这里是人们经常聚会的场所。

皇都村有全县最长、最古老、最美的花桥。桥面铺了涂上桐油的杉木板,从木质颜色看,古铜色且有点发黑,应该有些年代了。桥顶上盖瓦,因此,走在桥上不怕日晒,不怕雨淋,所以人们又叫它“风雨桥”,这同样也是侗族乡亲们平时活动的重要场所。

一天的车马劳顿,又在寨子里转悠半天,肚子确实有点饿了。我们找了一家比较大一点的餐馆,打算填一下肚子。那里已经摆定了一串长席——好几张桌子拼连在一起,饭菜一路摆过去,客人们沿着桌边挨着坐成两行,男男女女喝酒吃菜,说说笑笑。我们一同去的只有十来个人,没有必要、也撑不起那样的大场面,于是,只找了个小小的包厢。这里的口味与我们略有不同,特色菜是腌鱼和酸肉,但米酒的醇厚倒是和我们家乡的差不多。

吃饱喝足后,天色已近黄昏,我们向“禾堂”走去。其时,摆在禾堂边上的一溜摊位开始收摊。我们浏览了一下,摊上卖的全是当地土特产:腊肉、酸肉、腌鱼等,还有用于擦拭锅瓢的丝瓜瓤,也有侗锦和银镯一类的饰品。接着,有人在禾堂的中央竖起一个铁架子,然后在架子里堆放一些柴禾。这时,四面皮鼓一齐击响,柴禾被点燃,随即熊熊大火冲天而起。有人领唱起了山歌。此时,禾堂里已经聚集了上百的本地群众和前来旅游的客人,他们围着篝火,叽叽喳喳议论不断。突然,鼓点改变了节奏,歌声也改变了韵律,人们自觉地面朝篝火,一会儿手拉着手,一会儿后面的人双手搭着前面一个人的肩上,跳起舞来。

我也“老夫聊发少年狂”,参与其中。舞步没有踩在鼓点上,不要紧,只要跟着人们绕着篝火转动就行;歌声没有跟上节拍,不要紧,只要每一句后面的“哟呵”喊大一点就行。

篝火渐渐熄灭,人们慢慢离去。我们在回民宿的途中,突然听到一阵歌声。那旋律时而低沉如泣如诉,时而激越似狂似喜,中间夹杂着对唱、合唱、男女声二重唱。顺着声音,我们走进了一个类似“礼堂”的去处。那里有百十来人,男女分坐,据说是在排练节目,唱的主要是侗族山歌。低沉的是传统山歌,是在诉说过往生活中的不幸;柔美的是男女在互相倾诉爱慕之情。

回民宿的路全是清一色的青石板,明亮的路灯把山寨照得如同白昼。突然,我们在一座略显老旧的房子的大门上发现了一副对联:“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不忘毛主席。”

从皇都村往北几十公里,那里有一座大型历史纪念馆——通道转兵纪念地。在一个山坡边的平地里,摆着许多重兵器:飞机、大炮、坦克、装甲车等。平地往下的山谷处,有一栋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侗族古书院——恭城书院。1934年12月,中央红军长征经过通道,在恭城书院召开会议,讨论队伍去向。许多领导都赞成北上湘西和贺龙部队会合,唯独毛泽东提出反对意见,力主西进贵州以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就在部队要北上的前一天,部队从各个方面得到准确情报,与毛泽东的分析完全吻合。于是,部队立即改北上为西进,因而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走进通道,我就知道那里的人们为什么会过上好日子,因为有前人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通道,也有后人找到了迈向幸福生活的通道。

(易祥茸,邵阳市二中退休教师)

--> 2023-09-24 易祥茸 ◆漫游湘西南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51561.html 1 通道游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