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22日

树立优良家风,夯实城市文明基础

邵文萍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是国的基本构成要素,每个家庭的特殊气质与风格聚拢在一起,便形成了国家和社会的总体风气。万千家庭良好的家风,是文明社会风气形成的源泉。良好家风熏陶下养成的高尚品行和文明举止在社会交往中产生辐射效应,对其他社会成员能起到正向引导作用,会带动社会风气整体向善向好发展,能促进社会安定和谐,促进城市文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一座城市由千万个家庭组成,只要每个家庭都树立优良家风、建设好文明家庭,那么千千万万个家庭文明的汇集,就能成为文明城市建设的磅礴力量,成为邵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坚实基础。

什么是家风?简而言之,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家风是一个家族对修养、气质、智慧、人品的传承,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家风是由家族长辈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给家中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层面的展现,具有长期性、持续性、相对稳定性和传承性等特点。不同的家庭涵养不同的家风,或是勤俭持家、耕读为本,或是重诺守信、仗义疏财,或是敬老尊贤、乐善好施,或是清廉简朴、廉洁奉公。虽然,各种好家风的道德主张和行动规范不同,但崇德向善的目标是一致的。

好家风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家庭中的每个人,能给家中的孩子系上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能稳定幸福家庭。好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有道是,家风纯,则社会正。在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中,家风也是一种无形的标签,影响着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更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的构成元素和推动力量。家风建设是国家的德治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每个家庭的家风建设,关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关乎全社会营造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倡导性规定: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新时代,家庭应当培育与树立怎样的家风?

首先,要传承利用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文化以儒家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观念,表现为勉学、勤劳、孝顺、谦让、诚信、节俭等中华传统美德。新时代我们的家风建设应该赓续传承、发扬光大优秀传统文化。

其次,要学习发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红色家风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实践中,形成的家庭文明、传统习惯、行为准则及处世之道的综合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道德、价值取向及作风在家庭生活层面的集中体现。新时代我们的家风建设要发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并以之为基础,在全社会努力塑造优良党风政风,引领端正的社风民风。

再次,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家风建设是推进以德树人、全面育人的重要抓手,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托,也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要通过家风建设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紧密结合,把家庭成员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

总之,要积极践行传统美德、新时代社会道德,树立良好家风,教育家人做到:勤俭持家,艰苦创业,勤劳致富,遵德守礼,男女平等,家庭和睦,邻里友爱,礼待宾客,尊老爱幼,尊师重道,移风易俗,崇尚科学,乐善好施,热心公益,自立自强,公道正派,诚信友善,助人为乐,勤学好思,开明开放,廉洁奉公,遵法守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庭教育好坏和父母素养高低直接决定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家风建设的关键在家长。家庭里有什么样的长辈、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家风。因此,要建设优良家风,家长的自身修养至关重要。为人父母要用言传身教影响和培养孩子从小追求善良美好的品行,塑造健康完整的人格,形成快乐感恩的心性。

家庭建设影响着社会建设,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我们要从每个家庭做起,从自身做起,从严家教,培育家规,提升家风,让家家有个好家风,家家培育文明人,以文明家风促进城市文明、社会文明。

--> 2023-09-22 邵文萍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51473.html 1 树立优良家风,夯实城市文明基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