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21日

一定要把羽毛画传承下去,这条路再苦也不能放弃

何芃:择一事 终一生

邵阳日报见习记者 曾彥菲 徐翎丰 唐红彬 实习生 钟丽红

唐红彬 画

编者按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人类的智慧与文明,是极其宝贵的历史财富。我市共有36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一代又一代手艺人的传承下,它们穿越岁月长河,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从今日起,本报推出《奋斗·“守”艺人》系列报道。

“这幅《小鸟天堂》是我父亲的代表作,也是最后的遗作。在这幅画中的100只小鸟都是用羽毛做的,从2012年制作完成到现在11年的时间,画中的小鸟依旧栩栩如生,永不褪色!”近日,在市羽毛画研究所,邵阳羽毛画的市级传承代表何芃如此介绍。

何芃是邵阳羽毛画的第三代传承人,师从其父亲何斌阳(高级工艺美术师)。2018年,何斌阳因病离世。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何芃挑起大梁,与弟弟何迁创立羽毛画研究所,继承起父亲的衣钵。近年来,何芃潜心钻研羽毛画的制作方法,并不断寻找途径宣传羽毛画。

遵循父亲的嘱托

羽毛画,顾名思义就是用羽毛作画,手艺人用鸡、鸭、鹅等家禽的羽毛粘贴在画布或者卡纸上绘成图画。邵阳羽毛画起源于明朝永乐年间,曾作为贡品进献朝廷。20世纪60年代初,羽毛画制作工艺一度失传,何斌阳被邵阳工艺美术研究所聘请为艺人,要求其重新拾起羽毛画制作。1972年,何斌阳创建羽毛画厂,羽毛画开始批量生产,羽毛工艺品广受欢迎,远销世界各地,8年间,为国家赚取外汇2000万美元。

何芃从小在父亲的羽毛画厂玩耍,耳濡目染,对羽毛画有着不一样的情感。在少年时期,何芃跟随父亲学习国画、水彩画,16岁时师从著名的湖南画家陈西川加强基础绘画的学习。羽毛画与国画、油画有异曲同工之妙,深厚的美术功底为何芃从事羽毛画工作奠定了基础。

2015年,何斌阳患病,何芃放弃广州的高薪工作回到邵阳。“我父亲直到手脚不能动之前,还在挂念着羽毛画,要下床去完成还没有完成的作品,我被他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感动。”何芃一边留在父亲身边照顾日常生活,一边学起父亲的样子制作羽毛画。“我父亲临终前,嘱托我和弟弟一定要把羽毛画传承下去,这条路再苦我也不能放弃”,何芃说话间眼中噙满了泪水。

道阻且长的守护之路

“大家只看到了羽毛画所呈现的光鲜亮丽,却看不到我们手艺人在背后的付出。”

创作一幅羽毛画,有十几道工序,不同于现在大量复制的工艺品,羽毛画凝结了手艺人的心血。从收集羽毛、洗羽染色、修剪羽毛,再到粘贴成画,一幅完整的羽毛画,少则两三天,多则花费的时间长达半年。

何芃介绍,所有工序中最难的应当是修剪羽毛。清洗染色后的羽毛光滑洁净且薄如蝉翼,眼看着羽毛在何芃的手上变成水仙花的花瓣,变成彩蝴蝶的翅膀。

“剪羽毛是最考验手工技艺的一环,初学者剪不好是正常的,我几乎剪了两年才变得熟练,在长年累月的练习中提升剪羽毛的流畅度。”在与何芃的交谈中,她不时用左手揉着贴着膏药的右手腕。常年地使用剪刀,使得手指的内侧磨出老茧,她也患上了手腕腱鞘炎。

除了制作上的困难,传统的羽毛画已不同于往年,在市场中逐渐被边缘化。快速复刻且低成本的网红工艺品占据大部分市场。何芃说:“再不做出改变,羽毛画只能慢慢被大家遗忘。”

创新与宣传双管齐下

何芃积极响应“非遗进校园”的国家政策,经常前往学校为中小学生开授羽毛画体验课。她提前为学生们准备已经印有蝴蝶翅膀轮廓的羽毛,学生们对照轮廓剪即可得到相应的羽毛贴片,拼接起来即可得到活灵活现的羽毛蝴蝶。目前,利用课余时间跟随何芃一起制作羽毛画的学生有十余人。

前些天,我市举行非遗展示展演暨首届“非遗夜市”活动,何芃在展会上展示了30余幅羽毛画,活灵活现的羽毛花鸟吸引了众多小朋友和年轻人的目光,在现场售出羽毛画数十幅。

“只要哪里有展出的机会我就会去,想让更多人看到我的羽毛画!”何芃说。2022年9月10日,邵阳羽毛画精品专题展在湖南非遗展示体验馆开展;2022年9月19日,何芃携带羽毛画作品前往桂林参加2022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将羽毛画介绍给前来参展的外国友人;2021年10月15日,邵阳羽毛画在安徽省黄山市亮相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

为了使羽毛画被大众选择,何芃将传统羽毛画同现代简约元素相结合,制成装饰画和旅游工艺品。此外,何芃瞄准电商平台,通过网络直播和朋友圈分享的形式线上销售羽毛画。“虽然赚得不多,但是我很知足。我想将羽毛画打造成邵阳名片!”何芃坚定地说。

--> 2023-09-21 邵阳日报见习记者 曾彥菲 徐翎丰 唐红彬 实习生 钟丽红 一定要把羽毛画传承下去,这条路再苦也不能放弃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51406.html 1 何芃:择一事 终一生 /enpproperty-->